首页 / 教育教学 /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新增本科专业介绍 | 虚拟现实技术专业

        虚拟现实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通用技术平台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入口,是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已经在工业、军事、医疗、教育、航空航天、娱乐等领域形成较为成熟的应用,将撬动上万亿元的新兴市场。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发展,并积极加强布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虚拟现实技术列为前沿技术中信息技术部分的三大技术之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国家重大规划均对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和产业发展做了具体部署,以期抢占全球虚拟现实战略制高点。2018年1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规划了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加速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         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全球虚拟现实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政府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力度最大,政策最优;第二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最为活跃;第三是中国成为全球虚拟现实领域跨境投资资金来源的主要国家;第四是中国虚拟现实终端销售、产出及产业化落地的规模最为突出。         随着5G技术的大规模商用,中国正处在各行各业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发展初级阶段,对该领域的人才具有强烈的需求,且该需求将持续很长时间。虚拟现实产业在海南属于新兴产业,发展潜力非常大,海南省对于虚拟现实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并受到国家及省内高度重视。我院新设虚拟现实技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能满足海南省对虚拟现实人才的需求。         专业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虚拟实境或灵境技术,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利用并综合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仿真技术、可视化显示技术等多种高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借助计算机等设备产生一个逼真的三维虚拟世界,通过传感器与物联网实现虚实结合。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各行各业对VR开发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本专业面向海南自贸港在教育、医疗、制造、游戏、影视动漫等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三维建模、动画、渲染与音视频处理技术,熟悉智能制造虚拟仿真与测试、浸入式交互媒体相关业务,具备虚拟现实项目交互功能设计与开发、三维模型构建、软硬件平台设备搭建和调试等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党政机关、科研院所、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虚拟现实系统开发、虚拟现实交互程序设计、数字三维建模、VR游戏开发、影视动漫制作、数字孪生与元宇宙开发与应用等岗位的工作,亦可报考该专业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虚拟现实及其交互领域的设计、开发和技术实现的能力,以及在相关产业、工程领域的应用实践能力。具备虚拟现实应用项目需求分析与业务模型建立、虚拟现实应用系统设计、开发、集成和管理能力,能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是在智能制造、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等相关行业,从事虚拟现实或混合现实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格健康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视觉艺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R场景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图形图像编程、三维建模与动画、虚拟现实应用基础、虚拟现实引擎开发、增强现实引擎开发、人机交互设计等专业课;移动应用开发、移动平台游戏开发基础、虚拟现实游戏开发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高性能计算、Web VR设计与开发、智能制造导论、数字孪生技术等特色选修课程;C#编程课程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课程设计、虚拟现实企业应用实践、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等项目开发课程;认识实习、专业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教育课程等综合性实践环节。         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教师队伍:         学校重视学科团队建设,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一方面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出台措施、政策鼓励现有教师不断提升。初步建设了一支年龄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专业教师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57篇,其中北大核心18篇,EI检索9篇,并多次获省级成果奖;主编或参编教材19部;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15项,获得专利15项。         实验室建设:         在学科平台方面,近年来在工程中心和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拥有计算中心和实验中心。其中,计算中心目前为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建筑面积3474平方米,设备台套数3922件,仪器设备总值为2241.6万元,建有18个专业实验室,包括电子创新实验室、软件开发实训室、网络工程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VR体验室、智能科技展示室等。         实习基地:         学院拥有一定规模的实习基地,建有教育部—三亚学院—中软协同育人校外实训基地、教育部—三亚学院—达内集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地等。2018年5月,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成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副秘书长单位,实现行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紧密协同。此外,学院还与科大讯飞、深圳讯方科技、微软海南创新中心、谷歌中国教育、湾流科技、同望科技、CSDN、异度云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为专业提供项目、数据等资源,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实践指导教师和校内外授课等。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新增本科专业: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在虚拟感受现实,在现实里感受虚拟

我院郭亮老师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高级研修班

       为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专业课程建设号召,在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郭亮老师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的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培训全程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边凯归老师紧密围绕北京大学计算机网络本科培养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具体内容包括可靠数据传输、无线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与应用、密码学基础与网络安全等四个方面。期间还有多名助教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的教学实验及科研进行了讲解和演示。参会人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教师。 当今,互联网的演进历程从中心化、开放的网络空间,逐步变成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虚拟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科研等活动所依赖的最大平台,同时互联网公司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经验介绍、教学示范,使得我校课程教师能够更加明确地认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把握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内容及相关教学方法,为面向各专业的大学生,特别是未来交叉创新方向的大学生,开好计算机网络课程,为学生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进一步学习与应用互联网技术奠定基础。

计算机网络研修

        为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专业课程建设号召,在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郭亮老师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的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培训全程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边凯归老师紧密围绕北京大学计算机网络本科培养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具体内容包括可靠数据传输、无线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与应用、密码学基础与网络安全等四个方面。期间还有多名助教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的教学实验及科研进行了讲解和演示。参会人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教师。         当今,互联网的演进历程从中心化、开放的网络空间,逐步变成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虚拟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科研等活动所依赖的最大平台,同时互联网公司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经验介绍、教学示范,使得我校课程教师能够更加明确地认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把握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内容及相关教学方法,为面向各专业的大学生,特别是未来交叉创新方向的大学生,开好计算机网络课程,为学生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进一步学习与应用互联网技术奠定基础。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干部试用期考核述职会

会议现场 智能工程系副主任:周显春述职 计算机教学部副主任:江荣旺述职      3月1日上午10点,根据三亚学院文件要求及相关工作安排,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在书新4号楼学院4楼会议室召开“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干部试用期考核述职会”。院党总支副书记尹娜主持会议。      会上,试用期满的中层干部包括产教融合办公室副主任:赵福军(线上)、智能工程系副主任:周显春、计算机教学部副主任:江荣旺三位同志分别做了个人试用期述职报告,参会人员对他们进行了民主测评。 考核内容及依据是以干部岗位职责为基础,干部任期任务书、岗位说明书为主要依据,结合学校及所在部门十四五规划及学年、学期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包括干部在试用期内的思想政治表现、廉洁自律情况,工作作风、工作实效等,着重考核任期任务完成情况及可持续发展潜力。        学院院长杨涛教授、书记尹娜进行了整体点评。本次会议是信智学院对中层干部开展述职测评,其目的主要是重点分析聘期任务完成进度,介绍团队建设情况,廉洁自律情况等,要求重点突出,用数据说话。会议总体情况很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希望他们以此作为事业的新起点,心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继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好成绩,为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此次会议。

考研新通道——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专硕点建设年度盘点

        一、人工智能方向         1成果:本专业近三年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9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等。根据研究成果,申请并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访23部,在国内外发表核心学术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10篇。         2亮点:本实验室立足于海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已为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三亚市南繁技术研究院、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三亚市住建局、清华大学、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吉利集团、海南广域等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与技术协同;对实景三维建模、金融科技、动漫渲染等产业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3特色: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两批导师的遴选。第一批校内导师10名,行业导师17名。我们遴选校内导师的标准是拥有教授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副教授,该标准,在全国院校来说也是比较高、比较严格的,它解决了“导师是导师、基地是基地”的培养脱节问题,为研究生进入行业企业实习实践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二、大数据技术与工程方向         1成果: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超算中心、院士工作站为平台,应用大数据与AI技术在旅游大数据分析、社会语义分析、智能网联汽车、视觉三维重建等应用场景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亮点:3年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科技部研发计划项目1项,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科研专项2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6余篇。         3特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硕士学位大数据技术与工程方向的主要本科支撑专业,也是三业学院重点支持专业、优势专业,现为海南省一流建设专业。在各级政策支持下,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逐步提升,教学成果的数量、质量稳步提升。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        1成果:网络与信息安全硕士点方向主要依托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和“容淳铭”院士工作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网络空间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区块链工程、隐私计算、密码理论与应用等的研发、测试与实验环境。        2亮点:具有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实践和系统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系统地研究并解决网络与信息安全中的相关问题,且具有从事相关方向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特色: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与区块链、大数据与云计算、隐私计算、车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量子信息等新兴方向紧密关联。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主要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四、计算机技术方向         1成果:立足海南自贸港,助力海南智慧岛,信息安全岛、数字及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建设,辐射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2亮点: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根本,以培养设计和开发能力为主线,采取“递进式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具有良好工程素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工程知识、领域专业知识,能够胜任网络信息安全、移动应用开发等领域的岗位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再学习能力,及适应企业、社会发展需要素质全面的复合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3特色:主要面向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热点应用领域,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各种应用技术及方法,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动向,能独立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方法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适应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