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研途有术,携你同行——学院召开学术分享会

        为了深入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实现多元化学习,丰富校园文化。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于2023年12月1日14:30-17:30在书新四号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了学术分享会,这是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首次召开与研究生有关的学术分享会,本次分享会有三位年轻导师——李淑贞老师、宋泽瑞老师、姬凯文老师为我们分享他们所带来的研究领域项目。本次会议有信智学院院长杨涛教授,副院长杨博雄教授等领导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李淑贞老师提出红树林与护花米草的关系。研究发现,护花米草与红树林在广西北海没有互相侵占或者妨碍的形势。通过多次数据分析,得出了结论——护花米草与红树林并不构成直接关系,它们是具有相似的相近的适生范围。         随后,宋泽瑞老师带来的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蛋白质-ATP绑定位点预测研究。在蛋白酶中的ATP绑定位点对于维持蛋白酶的有效活性,人体疾病的防治有效的大背景下,我们能通过已知数据的存储量来发挥自己的优势。目前国内外所遇到的瓶颈有,提取的特征种类较少,维度较低;选取的样本不平衡处理方法较单一;分类器模型有待优化等,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是用基于inceptionV-SVM模型的蛋白质-ATP绑定位点预测,这对于蛋白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会议最后,姬凯文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社会工程学的研究项目,社会工程攻击的类型有多种,如钓鱼,诱饵等,目的是破坏系统等,而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人类在社会工程学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人类安全漏洞和风险,以此来警示人们。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知识保持鲜活的法宝,交流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本次会议圆满结束,通过学术分享会,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搭建了一个多元化学习的桥梁,使得参与者能够了解不同研究领域的前沿项目和成果。

我院杨博雄副院长参加2023年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并做技术分享

        2023年11月26日上午,2023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暨海南省域高分数据应用推广活动分论坛举办,涵盖高分遥感应用案例研讨、应用推介活动、应用成果展等多个环节。         我副院长杨博雄作为三亚高校代表参加了该会议,并以《高性能计算在空天遥感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为题进行了学术和应用分享。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发射日益增多,遥感影像数据急剧膨胀,如何在保证一定精度前提下快速处理遥感影像数据成为重要问题。用高性能计算去加快遥感数据处理速度,是有效手段之一。杨博雄首先介绍了三亚学院高性能计算与超算中心建设,并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高性能计算资源去加快遥感信息的处理效率,并分享了基于高分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三亚市土地利用分类、水果种植监测、三亚市城市建筑物变化监测、三亚市及行政区的遥感挂图等应用成果。         遥感技术的研究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满足海南省对遥感信息处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杨博雄副院长给与会代表分享了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近年来在培养遥感信息高性能处理与应用人才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尽管没有遥感学科和遥感专业,但是学院在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遥感信息处理方向,成立遥感信息智能处理科研团队,设置与遥感信息处理有关的专业课程。通过学校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行动,与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等遥感行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采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致力于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深度应用,为海南自贸港发展过程中对遥感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术讲座|胡文斌:飞马无人机一站式空间数据解决方案

        2023年11月24日星期五15:30-18:00,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杨涛教授邀请深圳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胡文斌工程师在书新四号楼四楼会议室开展了一场飞马无人机一站式空间数据解决方案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周波教授以及几位研究生导师带领研究生们进行学习,深圳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胡文斌工程师作为本次讲座主讲人。         讲座伊始,胡文斌工程师先介绍了传统测绘技术的现状,传统测绘技术主要依赖于人工测量和仪器设备来获取地理和空间数据,与之相比无人机航测所需的设备和人员成本相对较低,够克服地形和环境的限制,飞越险峻的地区进行测绘,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精度,也更加的安全。         紧接着,胡文斌工程师介绍了飞马无人机在实景三维的应用,通过搭载各种高清摄像设备可使航拍技术实现对地面的全景拍摄和实时监控,向大家展示了城区居民区,广州小蛮腰,布达拉宫三个不同环境下无人机采集数据建造的实景三维模型。         随后,胡文斌工程师介绍了飞马无人机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和相机来监测自然地质灾害,在灾害发生后也可以快速搜索废墟和灾情区域帮助救援机构快速搜救被困人员,充分体现出飞马无人机在地灾方面安全、高效率、多功能、精准等优势。         讲座最后,胡文斌工程师向大家讲解SLAM技术的运用以及建设空地一体化的点云采集。利用激光雷达、相机、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来获取环境信息,并通过算法实时分析和处理数据,实现机器人或车辆的自主导航和环境感知。这对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道路施工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结束后,胡文斌工程师现场运用深圳飞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SLAM100,实时感知和理解会议室,准确地定位自身位置并构建出会议室的三维实景图,并向大家介绍了SLAM100升级版SLAM2000的使用的不同以及整体参数。         本次讲座在周波教授和胡文斌工程师的带领下圆满落幕,胡文斌工程师生动展示了飞马无人机在传统测绘、实景三维建模和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卓越应用;使同学们对一站式空间数据有了更深的理解。

遇见高端智慧 预见科技未来 |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参加2023中国高新技术论坛

        11月15日,随着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盛大启幕,2023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开讲。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博雄教授、团委书记方翼飞老师、思想导师乔姗老师参加了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主题论坛“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论坛聚焦宏观视野,紧扣科技创新与国家战略、经济环境、产业政策、全球合作等要素展开论述。         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钱堃、SAP全球高级副总裁柯曼、埃森哲全球副总裁朱虹、爱思唯尔大中华区总裁李琳、格力电器助理总裁兼首席质量官方祥建等行业龙头、领军企业高层,围绕数字经济、AI+、信息与通信技术、智能工厂与工业互联等宏观政策及前沿科技热点议题展开权威解读,共同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启发。         作为洞察高新产业发展新趋势、紧密衔接科技前沿的重要载体,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一直以来与各行业翘楚们紧密沟通,打造共话行业发展高质量会师点。以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为瞭望口,可以看见前辈与“后浪”用想象力、创造力、科研创新力构筑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钢筋铁骨,也可以洞悉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窥见科研经济的新增长点,获取新的产教融合发展思路,为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分享成果,探索学术未来—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自动生成与动态仿真学术交流讲座

        2023年11月17日16:30,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在书新四号楼四楼会议室开展了一场由研究生主讲的学术交流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信息工程系周波教授以及几位研究生导师参加,讲座围绕科研思维培养、科研工具使用、学术问题凝练,帮助研究生强化问题意识,启迪学术思维,训练转化方法,夯实研究基础,规范为学行为。         讲座开始,由杨益栋和刘李祥两位学长为大家介绍本次交流讲座的内容,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自动生成与动态仿真,并分别介绍了什么是数字孪生什么是动态仿真技术,WDP4开发平台的基本原理以及WDP4开发平台的使用流程。最后说明了构建虚拟场景的意义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虚拟世界中的大量训练,提高智能驾驶在复杂城市中的准确识别和分割能力。         讲述了基本内容之后,由高乐凯和刘诚维两位学长详细演示了WDP4开发平台的使用,构建了基于武汉的虚拟智慧城市,最后由杨赫学长运用51Sim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模拟了当汽车遇到障碍物时,使用的算法是否能够正确地避开障碍物。         讲座结束后,周波教授对各位研究生的交流成果提出几点建议:能否使用街道场景图片来合成一个视频,以车的视角来计算街道的路程,计算车的行驶速度等等的数据。周波教授提出要让使用的算法能够自己写并运用上述平台来验证算法的正确性,这样的成果才更加地有意义,提高作品的含金量。         此次学术交流讲座,不仅在知识层面上进行了有效的扩充和深化,也使各位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上有着显著的提高,获益匪浅。给研究生们提供一个平台,帮助我校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提升科研能力。同时使我院研究生更好的端正自己的学术态度,有利于更好的营造学院搞学术的全新氛围,提高我院研究生的质量,切实提升专业科研能力。

拓展前沿,开创学术新篇章——运动目标信息提取关键技术研究学术交流讲座

        2023年11月17日14:30-15:30,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在书新4号楼4楼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以“运动目标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研究”为主题的学术交流讲座。此次讲座邀请到了贾东霖老师担任主讲。         会议伊始,贾东霖老师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通过畜牧业中家畜指标的例子,生动地阐述了运动目标信息提取的意义,并通过展示经过不同技术处理的马的照片和结构,说明了不同技术处理结果的差异。对此,贾东霖老师例举了在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例如U²net网络、SOLOv2和Blend mask网络,贾东霖老师将三者进行了对此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为不同处理情况下的技术选择提供了指导。         会议最后,贾东霖老师详细介绍了实验方法和结果,包括数据库建立、分割网络选取、目标姿态表示方法、分类方法以及关键帧获取方法等。讲座结束时,贾东霖老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的答疑交流,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思路。         本次讲座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激发了大家对学术研究的深入探索的热情。希望大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继续推动学术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