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智学院教师参加2023年暑期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峰会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大能量。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在社会经济领域广泛应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同时国内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建设如火如荼,其中 Python数据分析可视化、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机器视觉、智能系统、区块链等相关技术已成为越来越多专业领域人才的必备能力和教学改革的新热点。基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达成产业应用技术到高校教学转换,我校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师乔艳琰和高华玲老师2023年 7月16日赴青岛参加为期6天的师资峰会专题学习,整体课程直面需求,理论与实践并重。
乔艳琰老师参加的专题围绕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以及强化学习开展教学培训。课程涉及Pytorch开发、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理解透彻,代码实战”为目标,通过形象生动的课程讲授和丰富多样的实战实验设计。教师讲解透彻、内容可视化强;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切实根据教学内容动手实践,为参训教师今后开设同类课程及实际项目研发提供关键技术。
高华玲老师参加的专题围绕ChatGPT和东数西算工程展开深入探讨。本课程将围绕大模型背后的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讲解分布式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以及其在东数西算背景下如何部署应用。课程辅以大量的工程实践,鼓励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所有人都能深入了解大模型分布式运行背后的算力资源需求。
我院教师参加第五届计算思维与赋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
2023年7月29-31日,我院李明杰老师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五届计算思维与赋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暨第十二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该论坛由教指委主任、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李廉教授等教指委委员做大会报告,来自全国各高校近80名教师参加研讨。
郑庆华教授以“从ChatGPT看AI赋能教育创新”为题,提出了“AI能否替代教育”这一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郑庆华教授认为,一方面AI可以催生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范式,加速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现有AI在教育领域的局限性,比如“推理与数值计算能力弱”、“缺乏教师的‘温度’”等等。因此,郑教授认为:AI必将赋能教育,但不能替代教师,但是懂得使用AI的教师可能会替代不懂得使用AI的教师,未来人机协同将成为发展趋势。
李廉教授同样带来了他对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以下简称“LLM”)的思考。在题为“LLM对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启示”报告中,李廉教授通过在LLM中创设一系列问题的方式,对比同一LLM的多次迭代答案的不同和国内外多种LLM工具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探讨LLM启发思维的方式和作用。李教授认为:LLM是当前AI融入人类智能活动的最佳表现,但现有模型存在“回答问题的质量依赖于提问的方式”、“给出的答案综合能力强,但较为一般化”等问题,仍需不断迭代改进。
其他教指委委员和知名学者也在大会上带来了对教学改革的最新思考,后续大会还设置了4个分论坛,与会教师进行了分组研讨。
通过参加此次论坛活动,感受到了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大学计算机课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接收和学习到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研途有术,携你同行——学院召开学术分享会
为了深入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实现多元化学习,丰富校园文化。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于2023年12月1日14:30-17:30在书新四号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了学术分享会,这是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首次召开与研究生有关的学术分享会,本次分享会有三位年轻导师——李淑贞老师、宋泽瑞老师、姬凯文老师为我们分享他们所带来的研究领域项目。本次会议有信智学院院长杨涛教授,副院长杨博雄教授等领导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李淑贞老师提出红树林与护花米草的关系。研究发现,护花米草与红树林在广西北海没有互相侵占或者妨碍的形势。通过多次数据分析,得出了结论——护花米草与红树林并不构成直接关系,它们是具有相似的相近的适生范围。
随后,宋泽瑞老师带来的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蛋白质-ATP绑定位点预测研究。在蛋白酶中的ATP绑定位点对于维持蛋白酶的有效活性,人体疾病的防治有效的大背景下,我们能通过已知数据的存储量来发挥自己的优势。目前国内外所遇到的瓶颈有,提取的特征种类较少,维度较低;选取的样本不平衡处理方法较单一;分类器模型有待优化等,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是用基于inceptionV-SVM模型的蛋白质-ATP绑定位点预测,这对于蛋白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会议最后,姬凯文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社会工程学的研究项目,社会工程攻击的类型有多种,如钓鱼,诱饵等,目的是破坏系统等,而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人类在社会工程学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人类安全漏洞和风险,以此来警示人们。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交流是知识保持鲜活的法宝,交流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本次会议圆满结束,通过学术分享会,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搭建了一个多元化学习的桥梁,使得参与者能够了解不同研究领域的前沿项目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