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激发学生对开源技术的兴趣,10月22日,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杨明教授在4B204实验室为大一新生开设了一期别开生面的Linux模块课程。

此次课程以“初识Linux Shell,走进Shell世界”为主题,内容涵盖Linux操作系统基础、Shell环境介绍、Bash常用命令操作以及远程连接服务器的实际应用。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在真实的服务器环境中完成操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积极的反馈。 本次Linux模块课面向大一选择本课程的新生开放,旨在为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提供一个接触前沿技术、提升实践能力的平台。课程伊始,杨明教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开源精神以及其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他指出,Linux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主流选择,掌握其基本操作不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功,更是未来从事科研与工程实践的重要技能。
在理论讲解部分,杨明教授从“什么是Shell”这一问题切入,深入浅出地解释了Shell作为用户与操作系统内核之间的桥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详细介绍了Bash(Bourne Again Shell)的基本结构、命令格式、常用命令如`ls`、`cd`、`pwd`、`mkdir`、`cp`、`mv`、`rm`等的使用方法,并通过现场演示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命令行操作的强大与高效。 为了让同学们真正“走进Shell”,杨明教授特别安排了实践环节。他提前为每位参与课程的同学在4B204实验室的服务器上创建了专属的个人账号,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独立登录并进行操作。

在课程现场,杨教授手把手教学,指导同学们使用Xshell这一常用的远程连接工具,连接实验室服务器,完成从登录、目录导航、文件创建与编辑,到权限管理等一整套操作流程。课程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提问,课堂气氛热烈。杨明教授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并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他强调,学习Linux不仅是学习一种工具,更是培养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通过亲手操作,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Shell命令,更对Linux系统的文件结构、用户权限、进程管理等核心概念有了初步认识。

此次Linux模块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思维的启发。许多同学表示,通过这堂课,他们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未来的专业学习充满了期待。杨明教授表示,开设此类模块课程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短小精悍、内容集中的教学单元,帮助新生在入学初期就建立起对专业技术的兴趣和信心。 通过该课程,学生们在入学初期就能接触到真实的技术环境,动手实践、主动学习,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信息化、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掌握Linux操作技能已成为理工科学生的基本素养。此次课程的开展,不仅帮助同学们迈出了技术学习的第一步,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技术世界的大门。课程结束后,许多同学纷纷表示期待下一期模块课的开设。杨明教授也表示,将根据学生反馈持续优化课程内容,逐步引入Shell脚本编程、系统管理、网络配置等更高级的内容,帮助同学们在Linux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此次Linux模块课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场思想的启蒙。它让同学们意识到,技术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不断探索,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杨明教授所说:“技术的魅力在于实践,教育的意义在于点燃。”相信在未来的学习旅程中,更多的同学将在这样的课堂中找到方向、激发潜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技术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