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学习驱动的动态协同模态融合新框架 | 破解异构数据安全融合难题,助力多模态AI安全发展

发布者:尹娜发布时间:2025-11-03浏览次数:19

           20251028日,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团队在4B204会议室举行了题为《面向异构数据的安全融合:联邦学习驱动的动态协同模态融合方法》的专题报告会。本场报告由教师江荣旺主讲,围绕其最新研究成果“DC-FedFusion框架,系统介绍了在异构多模态数据融合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受到在场师生热烈反响。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日益成为智能系统的重要输入。然而,这些数据往往分布在不同设备或机构中,呈现出“异构、非独立同分布、动态变化”等复杂特性,给传统融合方法带来了严峻挑战。江荣旺老师指出,传统中心化融合方法不仅存在数据泄露风险,还难以应对节点动态变化、模态缺失、数据偏斜等现实问题。

    为破解上述难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DC-FedFusion框架,该框架融合联邦学习、张量分解与动态协同机制,实现了“数据不出域、模态可互补、参与可激励、系统可扩展”的目标。具体而言,框架采用Tucker张量分解与模态投影技术,将异构数据统一映射至共享语义空间;通过联邦学习机制保障原始数据本地存储,仅上传加密张量,满足《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引入节点声誉机制与纳什议价模型,动态调整节点参与度与激励分配,提升系统公平性与鲁棒性。

江老师还分享了研究过程中在仿真实验中遇到的一系列挑战,如节点频繁加入/退出、网络带宽理想化、时钟同步假象、非IID数据过度理想等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他强调:“仿真不等于真机,必须引入真实网络、时钟与数据分布,才能让研究成果具备落地价值。”


在报告的最后,江荣旺老师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引入差分隐私增强安全性、探索医疗、金融等垂直领域的落地应用,以及支持CP、TT等更复杂张量分解方法,进一步提升框架的表达能力与适用性。

版权所有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5452
E-mail: iieoffice@163.com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抖音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