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亚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推动“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落地,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在本学期重点围绕“1+3+N”育人模式中的“3类学习路径”,正式推出两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Seminar课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二级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并同步完成课程教师团队构建与学生Tutorial辅导首轮见面,标志着教学改革在专业层面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一、改革背景:从统一授课到多元路径的育人转型
学校自2025级起全面启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教学结构性改革,构建以“1位全程导师、3类学习路径、N个实践场景”为核心的“1+3+N”育人模式。作为该模式中“研讨与拓展(Seminar)”类课程的重要组成,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围绕国家计算机等级能力认证,系统设计两项Seminar课程,旨在拓展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增强就业与升学竞争力。
二、课程与团队:双轨并进,构建“教学—认证—赋能”闭环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
教师团队:杨琳、赵仁茂、孔令宇
课程目标:聚焦Word、Excel、PowerPoint高级功能与企业级应用场景,提升办公自动化与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方式:以真实任务为驱动,设置综合性文档编排、数据报表生成与多媒体演示等模块,突出实用技能与效率提升。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二级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教师团队:龙草芳、吕仁杰、陈思宇、王婧人
课程目标:重点培养学生Python程序设计思维与实战开发能力,覆盖基础语法、数据处理、算法设计与脚本开发等内容,助力学生取得国家二级Python认证。
教学方式:采用“案例引领—代码实练—系统模考”三段式教学,强化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化能力。

三、机制落地:Tutorial辅导见面会完成首轮对接
作为“1+3+N”中“实践与辅导(Tutorial)”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教学部于本周统筹安排了两门Seminar课程和Tutorial辅导首轮师生见面会。教师在见面会中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训练计划与成果预期,并为学生制定阶段性任务与答疑机制,实现“课程学习—个性辅导—能力认证”三级贯通。

四、育人价值:从“教知识”到“育能力”的系统转变
路径可选:学生可根据发展方向自主选择Python语言方向或Office高级应用方向,实现“千人千面”的学习组合;
成果可鉴:课程与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全面对接,学生所获证书将纳入“N个实践成果”予以认定;
机制协同:Seminar课程与Tutorial辅导同步推进,形成“课堂讲授+小组研讨+个性辅导”三段协同的教学闭环;
师资保障:每门课程均配置具有实战经验与辅导能力的教师团队,确保教学质量与认证通过率。
五、后续计划:持续做实“N个实践场景”,赋能学生多元成长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副主任杨琳老师表示,本次两项Seminar课程的推出与Tutorial辅导机制的启动,是学院落实学校教学改革方案的关键一步。下一步,教学部将持续推动“课程池”建设,拓展与行业认证、学科竞赛、企业真实项目相结合的Studio实践模块,进一步完善“全程导师+多元路径+成果认证”的培养体系,助力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