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团 | 牧码南山:一群人,一起学,一起拼,一起走更远的路

发布者:尹娜发布时间:2025-09-21浏览次数:11

各位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王子鹏,现在是“牧码南山”专业学科社团的核心成员,今天,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你们聊聊我们这个“不太一样”的社团——牧码南山

从一行代码开始,到国家级奖项

  自2017年成立以来,牧码南山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致力于培养每一位成员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我们不只停留在课堂知识,更鼓励大家动手做项目、参加竞赛、挑战自我。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 连续三年在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

    · 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多次斩获国家级三等  奖

    · 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

    · 在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评估大赛中,勇夺国家级三等奖;    

    · 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近200项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深夜调试代码的坚持,是团队协作中一次次的头脑风暴,更是我们对技术的热爱与执着。而在科研与创新方面,我们也不断突破:

    · 社团成员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发表EI核心期刊论文1篇

    · 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成果,成功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第一发明人)

  这些成果并非一人之功,而是团队协作、持续深耕的结晶,也体现了我们在“做中学、学中研”的培养理念。

     毕业后,他们去了哪里?

  牧码南山不仅是一个竞赛团队,更是一个人才孵化器

  我们的毕业生去向令人骄傲:

    · 吕述航、徐金辉(第五、六届负责人)毕业后入职清华大学

    · 熊纯进入网易公司,从事游戏设计相关工作;

    · 等更多成员都去往不错的工作环境,以及研学院校

他们从这里出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牧码南山第五届负责人吕述航)

(牧码南山第六届负责人徐金辉)

  我的成长,从这里开始

  回想起刚入学的那一天,我也只是一个对计算机充满憧憬的大一新生。面对复杂的项目框架、陌生的技术栈和“高大上”的开发流程,我一度不知从何下手。那时的我,连“项目架构”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更别提独立开发一个完整的系统了。

  在此期间,我了解到“牧码南山”这个社团——这里汇聚了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不仅技术扎实,更愿意耐心带新人。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了。

  大一那年,我就有幸参与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项目:为视障人士设计一款辅助出行的智能设备。更让我惊喜的是,团队里的学长并没有把我当成“打杂”的新手,而是让我承担了核心模块的开发任务。从需求分析、硬件调试到软件集成,我全程深度参与。正是这次经历,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项目是如何从想法落地为产品,也让我真正迈入了计算机实践的大门。

  到了大二上学期,在学长的影响和引导下,我开始系统学习机器学习与大语言模型(LLM) 相关知识,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技术体系。今年,我首次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带队参赛,结合大语言模型与嵌入式开发,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全新的智能硬件设备——从架构设计到代码实现,从模型部署到现场答辩,每一步都由我和团队成员亲手完成。

  令人欣慰的是,这两个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连续两年荣获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无数次调试到深夜的坚持,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更是牧码南山“传帮带”文化的最好体现。

  从懵懂入门,到独立带队;从“不知道怎么开始”,到能设计完整工程体系——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这个温暖而有力量的集体。

  这些经历,不仅让我在技术上突飞猛进,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带领团队、如何沟通协作、如何把一个想法变成现实。

这些经历,让社团每个人都在发光

  在牧码南山,成长不止一种模样。有人冲锋在前,拿奖无数;也有人默默耕耘,在安静中积蓄力量。

@王晓伟 软件开发方向负责人 大二

  “牧码南山” 是一个充满技术氛围的团体,它为我打开了 Web 前端开发世界的大门。在社团里,我学习了Web前端的基础知识与核心技能。从网页的骨架HTML、样式表CSS,到实现交互的JavaScript,我一步步打下了坚实的根基。随后,我进一步深入,接触了服务端的Node.js、用于数据可视化的ECharts库、发起网络请求的Axios以及现代化的前端框架Vue。这段学习历程让我对前端开发的整体架构和技术栈有了清晰的认识。

  相较于其他成员可能参与的激烈项目竞赛或大型活动,我的社团生活更偏向于沉静与专注。我们更多的是在日常中安安稳稳地学习,沉浸于代码的世界,独自钻研技术细节,耐心消化每一个知识点。这个过程虽然平淡,却让我培养了强大的自学能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

  在“牧码南山”的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是一次扎实的积累。它不仅仅让我掌握了一系列实用的技术工具,更让我体会到了潜心学习、厚积薄发的价值,为我的职业发展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肖熙雅 软件开发方向 大二

  牧码南山社团有着浓厚的技术氛围,我保持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让我拓展了自己的技术视野。

  在社团的学习经历中,我主要专注于 Go 语言和 C 语言的基础掌握。通过参加每周的学习分享和实践活动,我逐步熟悉了两种语言的基本语法、变量类型、控制结构、函数定义与调用等核心概念。刚开始接触 Go 的时候,我只是抱着“多学一门语言”的心态。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 Go 不仅是一门语言,更像是一种高效、简洁、工程化的思维方式。Go 的语法很干净,没有过多的冗余,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写代码可以像写文章一样流畅”。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把基础打牢作为首要目标。我深知,语言的语法、数据结构、算法、调试能力这些看似枯燥的内容,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根基。每当学习新框架或新技术时,我都会先回顾相关的基础知识。我会反复练习基础题、重构代码、做笔记总结。这样做虽然慢,但让我在面对陌生问题时更有底气,也让后续学习新技术变得更轻松。

  在社团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更幸运的是得到了学长们的耐心关照与鼓励。每当我遇到难题,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思路,分享自己的经验;在我对自己产生怀疑时,他们也会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这份关怀不仅让我在技术上成长得更快,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信心。在这样温暖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社团的力量,也学会了如何去帮助和支持他人。

这里,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在牧码南山,我们相信:

  一群人,一起学,一起拼,一起走更远的路。

  我们不看基础,只看热爱;不问起点,只问坚持。无论你是编程小白,还是已有经验,只要你愿意学、愿意拼,这里就有你的位置。

  我们定期组织技术分享、项目实战、竞赛培训,更有学长学姐一对一指导。在这里,你不仅能提升技术,更能收获志同道合的伙伴。

  加入我们,一起牧码南山!

如果你也想:

    · 在竞赛中证明自己;

    · 在项目中积累经验;

    · 在科研中探索前沿;

    · 在团队中收获成长;

  那么,牧码南山欢迎你!

  这里不仅是技术的起点,更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我们欢迎不同年级的新成员新同学,与我们一起共同进步

  期待与你,一起写代码,一起拿奖,一起走向更远的未来。

版权所有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5452
E-mail: iieoffice@163.com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抖音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