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底,Python先进计算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成功举办了第4期教研活动,特邀中国农业大学赵明教授与河南理工大学芦碧波教授进行专题分享。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基础教学部王赫老师参加了此次线上研讨会活动并进行学习。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并“鼓励和支持全民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新知识、新技术”。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为高校通识教育体系转型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研讨会中,赵明教授以“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程设计与实践”为题,阐述了其教学团队所构建的“五层架构”课程体系。此外,赵明教授特别强调“实践主导”的教学理念。他指出,荀子所言“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仍是当代AI通识教育的核心逻辑。在他的课程中,学生通过SKLearn、Numpy等工具完成课程中的实验项目,还引入了百度AI Studio平台,并结合豆包AI进行辅助编程。

河南理工大学芦碧波教授则从应用型高校的视角出发,强调通识课程应“偏应用、重实践、易复制”。他提出通识课学生的定位是“用轮子的人”而非“造轮子的人”。课程应弱化算法理论,突出AI平台操作能力、场景创新能力及跨学科沟通能力。借助华为盘古、飞桨等国产平台,学生可在无代码/低代码环境中完成图像分类、目标检测、智能体开发等项目。课程考核实行“一人一报告、一题一模型”,鼓励学生结合专业背景开展创新。

本次教研活动为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在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带来诸多启发。通过系统性课程转型,我们将改变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范式,构建以人工智能赋能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新体系。这不仅是对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积极响应,更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我们将以培养具备AI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