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师贾东霖以“工程师+教师”的双重身份交出实践答卷

发布者:尹娜发布时间:2025-08-28浏览次数:10

    2025年8月18日,吉利汽车研究院试制中心举行简短的欢送仪式,为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赴企教师的暑期实践画上圆满句号。吉利试制中心各项目组对接人到场,向三亚学院的“编外工程师”表示慰问,本次校企“双师型”师资互派任务顺利完成。  

图片

    一、项目收官:毫秒级数据融合网关正式移交  

    过去一个月,贾东霖与吉利工程师联合攻关的“多协议异构设备数据融合”专项迎来了里程碑节点:  

    • 网关软件v1.2通过24小时连续拷机测试,端到端时延稳定在38 ms以内,峰值CPU占用下降12%;  

    • 完成与吉利私有云MES、数字孪生平台的API对接,累计接入128台机械臂、34台AGV、12套视觉工位,数据丢包率<0.01%;

    • 交付项目源码、镜像及镜像签名等项目开发文件。  

    8月15日,项目相关文件移交张烃工程师,后续将由吉利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持续迭代。

图片

    二、攻坚“最后一颗螺母”:计算机视觉让质检漏检率降至0.3%  

    在总装中心底盘合装工位,螺母漏紧、错紧曾是影响整车一次性交付合格率的老大难问题。贾老师将实践第二战场锁定于此,联合视觉检测团队完成“基于深度学习的汽车底盘关键螺母状态监测”快速验证:  

    1. 数据采集:利用工位现有4台200万像素工业相机,在6天时间内采集20万张螺母状态图像;

    2. 数据增广:针对光照变化、油污遮挡,采用随机亮度、模拟油渍、随机旋转等方式将数据集扩充至120万张;  

    3. 模型调优:在YOLOv8n基础上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并用吉利历史缺陷样本进行迁移学习,最终mAP@0.5由87.2%提升至96.8%;  

    8月15日,项目相关文件移交大数据部门工程师,后续将由吉利大数据研究事业部持续迭代。

图片

    三、纵深参观:从“工位”到“整车”的再进阶 

    除了技术攻关,贾老师再次深入四大工艺中心,完成“教师视角”工艺记录:  

    • 工业互联网:录制《吉利物料装配开发技术》微视频,撰写《plc上位机开发》教学案例一份。  

    • 焊接中心:录制《工业通信方法》微视频,用于《嵌入式项目》案例更新;    

    • 总装中心:撰写《工业机器视觉》相关教学案例一份。

图片

    四.双向奔赴:从“校企”到“共赢”  

    贾东霖老师用30天时间完成了一项网关、一项视觉检测、两大工艺记录和三项后续合作。”贾老师感言:“在吉利,我重新认识了‘工程师’三个字的分量——严谨、极致、永不止步。这些精神会原封不动地带回课堂,让学生更早触摸产业脉搏。”同时“校企共建、师资互派、课程共创”的新篇章才刚刚翻开。下一站,三亚学院见!

版权所有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5452
E-mail: iieoffice@163.com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抖音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