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教融汇的教育改革要求,2025年暑假期间,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师吴涛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赴宁波吉利汽车研究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践,近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标志着本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实践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实践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技术与工业自动化系统应用,吴涛老师深入参与一线大数据开发相关工作,重点聚焦于校企合作项目“整车知识图谱构建”和硬件相关的研究方向“S7PLC上位机通信”的学习与实践。
在整车知识图谱构建项目中,吴涛老师深入参与了吉利汽车研究院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知识体系的建设工作,系统学习并整理了15项与汽车领域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与国际规范,涵盖了汽车通信协议、远程服务与管理、整车信息安全、动力电池安全、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如GB 32960系列(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技术规范)、GB 44495-2024(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SAE J2735(专用短程通信消息集字典)等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重要标准。
通过对这些标准文档的深入研读,吴老师不仅掌握了汽车系统中各类数据的定义、结构、传输机制与应用场景,还结合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对整车相关实体、属性及其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建模。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超过1.7万条结构化三元组数据的构建,内容涵盖车辆部件、通信协议、控制逻辑、安全机制、数据接口等多个维度,形成了初步的汽车领域知识图谱框架。
这些三元组数据不仅具备高度结构化和语义化特征,还为后续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展示、智能检索、语义推理和辅助决策等功能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吴涛老师还参与了图谱的本体设计与数据融合工作,探索了如何将标准规范与实际工程数据相结合,为未来汽车知识图谱在企业标准制定、故障客诉智能体、软件开发与教学科研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S7PLC上位机通信方面,吴涛老师不仅掌握了基本的通信原理,还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利用Socket编程技术实现与S7系列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设备的数据交互模拟,深入理解了工业控制系统中数据采集、传输与控制指令下发的核心机制。
在实践过程中,吴老师首先学习了西门子S7PLC的通信协议,包括常用的S7协议结构、数据区划分(如DB块、M区、I区、Q区等)以及读写指令格式。随后,他使用Python语言中的Socket模块,构建了一个模拟上位机的通信客户端,通过TCP/IP协议与PLC设备建立连接,并实现了对PLC内部寄存器数据的读取与写入操作。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在工业通信协议解析方面的能力,也提升了其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进行数据集成与处理的技术水平。
此外,吴老师还通过搭建虚拟仿真环境,模拟了实际工厂中上位机与PLC之间的通信流程,进一步掌握了数据解析、异常处理、通信加密等关键技术。这些实践经验不仅加深了他对智能制造系统中“设备-平台-应用”三层架构的理解,也为后续在教学中引入工业互联网项目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自动化系统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此次实践,吴老师切实提升了在工业通信、数据建模与系统集成方面的能力,为推动智能工程学院相关专业课程与企业实际应用接轨,实现“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企业实践不仅让吴老师深入了解了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前沿,也让他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他将把这些来自企业的最新理念与技术成果带回课堂,反哺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助力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