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师再获国家软件著作登记权

发布者:尹娜发布时间:2025-08-12浏览次数:10

  近日,我校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师邹琴琴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智能分类与标签系统V1.0” 正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5074633号 ,登记号:2025SR0418435 ),这一成果标志着学院在大数据智能应用领域的科研创新工作再攀新高,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增添新范例。


  “大数据智能分类与标签系统V1.0” 聚焦大数据时代数据治理核心需求,以先进算法架构为支撑,构建起集海量数据精准分类、智能标签生成于一体的技术体系。该系统通过对多元数据特征的深度挖掘与智能研判,可有效提升数据资源的组织效率与利用价值,为金融、商贸、公共服务等多领域数据驱动决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其研发由三亚学院跨学科科研团队主导,团队整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力量,遵循 “需求导向、技术迭代、应用验证” 逻辑,历经需求调研、架构设计、功能开发、场景适配等多阶段攻关,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耦合。

  在科研攻关过程中,信智学院构建“资源保障 - 协同创新 - 成果孵化” 生态,为项目推进提供全方位支撑。学校统筹科研经费投入,搭建数据模拟实验室、智能算法测试平台等硬件设施,推动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双向衔接;建立跨学院、跨专业协同机制,鼓励不同学科背景教师突破知识边界,在技术融合中培育创新思路;同步开展成果预转化实践,联合行业企业开展场景化测试,以产业需求反推技术优化,确保系统功能贴合实际应用场景。


  此次软件著作权的取得,是信智学院教师深化科研育人、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成果体现。学校以“科研反哺教学、创新赋能实践” 为导向,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实践教学载体,让学生深度参与系统研发流程,在算法优化、数据测试、场景验证等环节锤炼技术应用与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接产业需求开展科研,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案例、实训项目转化,构建起 “学研互促、产教协同” 的人才培养闭环。

  面向未来,信智学院将以此次成果为契机,持续完善科研创新生态,聚焦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通过强化校地、校企协同,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样本” 转化为 “产业应用品”,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高校创新动能,在 “以研促教、以教强校、以校赋能产业” 的发展路径上持续深耕,助力高校科研成果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需求 。


版权所有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5452
E-mail: iieoffice@163.com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抖音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