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聚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开启新格局

发布者:林甄发布时间:2025-08-04浏览次数:10

   2025年7月23日,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与吉利汽车研究院试制中心在吉利研发中心会议室举行战略合作访谈,三亚学院工学部副主任林甄教授与吉利汽车研究院试制中心丁华主任围绕”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班”及“AI辅助教学项目”展开深度交流,线下参会人员还包括学院教师黄寿孟、试制中心张嘉迪(算法开发主任工程师)、钱妮(智能制造前端开发工程师);学院院长助理刘小飞、系副主任闫吉府线上参会,双方就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达成重要共识,标志着双方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图片

   此次合作的核心项目之一——“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班”,将依托三亚学院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结合吉利汽车在智能制造、智能驾驶等产业场景的技术沉淀,探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合作框架,学生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都将有企业的专家参与,大一会有企业专家进行专业入门指导,大二会有赴企业学习,大三阶段会接受定制化课程与岗位实训,大四进入吉利汽车研究院深度实习,实现“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的无缝衔接。课程体系将涵盖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等前沿领域,并引入吉利汽车真实研发项目作为教学案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行业最新技术与管理经验。

   “双元制”模式并非孤立创新,而是三亚学院与吉利汽车长期协同育人的深化。早在2025年5月启动的“繁星计划”二期中,双方已通过“行业导入-数字营销-绩效陪跑”三阶段培养体系,为近百名学员规划清晰的职业路径。此次合作进一步聚焦智能驾驶、数字化制造等核心领域,通过“企业导师+项目实战”的特色培养模式,既解决企业技术升级的人才瓶颈,也为行业输送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百万人的死亡和慢性疾病。

   在数字化人才培育方面,双方将联合推进“AI辅助教学项目”,依托三亚学院超算中心部署的吉利星睿智能体平台(教育版)DeepSeek,构建“技术驱动+产业落地+人才支撑”的创新生态。该平台已实现智能体技术自主突破,可支持大模型场景识别、人机协同工作流设计等核心技术应用,在教师备课、学生论文检索、复杂知识解析等场景中显著提升效率。例如,学生可通过平台参与吉利汽车数据采集标注项目,在真实产业场景中锤炼数据处理与算法优化能力,首批14名学生已深度参与相关项目,并推动21个教学科研场景上线。

   此外,双方还讨论了共同申报科研课题项目和推进学生利用企业实践内容参与学科竞赛的可能。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刘小飞院长助理表示,“AI辅助教学并非简单的技术工具应用,而是通过校企共建的‘数据采集-算法优化-平台开发-场景应用’技术闭环,让学生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掌握数字化核心能力”。

图片

   此次合作是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与吉利汽车“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作为双方战略合作的标杆项目,工业数字技术产业学院正积极推进“2.5+1.5”定制化培养方案,计划在2025届新生中遴选30名学生组建工业数字技术特色人才班,形成“理论-实训-创新”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吉利汽车研究院试制中心丁华主任指出,“此次合作是吉利‘基石计划’的重要落子。通过三个校园理念(跨界校园、跨区校园、跨线并行校园),我们希望打破传统教育边界,让学生在产业前沿场景中实现能力跃升”。三亚学院工学部副主任林甄教授则强调,“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海南自贸港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新范式,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同时为区域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提供智力支撑”。

   此次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与吉利汽车研究院的深度合作,不仅是校企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更是对国家智能制造战略与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的积极响应。在这片产教融合的试验田里,新一代“繁星人才”正以用户洞察为锚点、数据思维为引擎,为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澎湃动能。

版权所有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5452
E-mail: iieoffice@163.com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抖音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