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学生领航计划(SPP)第142期在线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低空无人机协作通信的优化方法——基于协作波束成形的无人机蜂群静态部署与动态轨迹规划”这一前沿主题,吸引来自全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众多专家学者参与。特邀主讲嘉宾吉林大学李家辉老师进行深度分享,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部教师谢琳在线参会,积极学习交流,紧跟低空经济与智能通信技术发展浪潮。
核心内容聚焦
1.低空经济与网络挑战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涵盖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场景,其核心支撑技术——低空网络需解决地面网络对空域支持不足的瓶颈。无人机网络具备覆盖广(100-300米空域)、机动性强的优势,但面临通信性能弱、电池受限及信号易窃听等挑战。
2.协作波束成型:关键技术突破
李家辉老师重点阐释了协作波束成型技术的核心价值:通过多无人机天线阵列协同聚焦信号能量(类比“手电筒聚光”),显著提升通信速率与安全性,将主瓣对准合法用户,旁瓣抑制窃听风险。
3.两大优化路径
ž 静态部署优化:针对固定场景(如临时基站),提出IMO-A多目标优化算法,同步优化无人机位置与功耗,降低时延与能耗。
ž 动态轨迹规划:应对移动窃听者等复杂环境,创新融合强化学习(TD3/SAC)与生成式AI(GAN),实现飞行轨迹自主优化,平衡安全通信与能耗。
4.未来与落地
关键方向包括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大规模集群控制及抗极端天气的自适应技术。李老师特别指出:多无人机高精度同步是技术落地核心难点,而边缘节点分散部署将强化无人机集群的低延迟优势。
三亚视角:技术赋能本地发展
我院将持续推动无人机通信、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教研融合,为自贸港低空经济发展储备人才与技术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