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文化新生 | 《黑神话》《哪吒2》引领数字时代下的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发布者:林甄发布时间:2025-08-07浏览次数:10

    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数字时代,文化的传承与演绎正经历着颠覆性的变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高性能游戏引擎等前沿技术,已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成为了激活传统文化基因、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的强效催化剂。今天,我们以两部现象级作品——《黑神话:悟空》与《哪吒2:魔童闹海》——为窗口,探寻技术与文化碰撞交融所迸发的耀眼光芒,并思考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命题。

    一、经典重铸:技术赋予传统文化沉浸式生命

    《黑神话:悟空》以中国古典文学巅峰《西游记》为基石,对孙悟空这一国民级IP进行了极具现代感的深度诠释。其震撼之处,在于运用虚幻引擎5(UE5)、高精度建模、动作捕捉及实景扫描等尖端技术,将原本只存在于文字想象中的神话世界具象化、立体化。花果山的奇峰翠竹、飞瀑碧潭,重现了美猴王自由不羁的乐土;小西天佛光寺的庄严肃穆、斗拱飞檐,精准传递了东方宗教建筑的深邃意境;黄风岭的诡谲阴森、危机四伏,则通过环境氛围营造将紧张感拉满。更令人称道的是小雷音寺金铙之战,玩家化身巨猿与场景(佛像)进行破坏性互动,物理反馈真实,场景动态响应,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叙事与情感代入。技术在此不仅是“还原”,更是“重塑”与“升华”,让古老的神话在数字维度焕发出震撼人心的新生机。

图片

    无独有偶,《哪吒2:魔童闹海》同样展现了3D动画技术的巨大潜力。影片中哪吒的形象塑造更加细腻丰满,灵动的眼神、流畅矫健的动作、战斗时爆发的炫目神通特效,无不依赖强大的图形处理技术与精妙的动画算法。这些技术手段极大地增强了角色的感染力与故事的视觉冲击力,使传统英雄形象以更符合当代审美的形态深入人心。两部作品的成功雄辩地证明:技术已成为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核心驱动力与创新表达的新语言。

    二、基石之力:GPU——数字文化创作的隐形引擎

    支撑起如此宏大细腻的数字文化世界的幕后英雄,离不开强大的硬件基础,尤其是图形处理器(GPU)。在三维动画与游戏开发领域,GPU扮演着无可替代的核心角色:

图片

    1.构建世界基石:GPU高效处理海量顶点数据,快速构建复杂的三维场景(如《悟空》的花果山万千草木、岩石建筑)并完成精准的光影计算(如《哪吒2》中陈塘关昼夜交替的光影氛围),为虚拟世界奠定真实可信的物理基础。

    2.雕琢视觉细节:通过纹理映射技术,GPU将皮肤、毛发、布料、材质等细节逼真地“披覆”在模型表面(如孙悟空的毛发质感、服装纹理),

并实现多重纹理融合(法线贴图、高光贴图),极大提升视觉真实感。

    3.点亮魔幻特效:GPU驱动的像素着色器是实现发光、能量波纹、粒子魔法等视觉奇观(如哪吒的神通特效)的关键,赋予画面超凡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表现力。

    4.模拟真实律动:物理模拟(布料、毛发、流体)和复杂的骨骼动画、蒙皮计算,都依赖GPU的并行计算能力加速,使角色的动作、环境的互动(如《悟空》中的场景破坏反馈)更加自然流畅,增强沉浸感。

    三、高校使命:培养驾驭科技与文化的跨界人才

    《黑神话:悟空》与《哪吒2:魔童闹海》的辉煌,是艺术创意与硬核科技完美融合的典范。它们不仅为国产3A游戏和动画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更深层次地启示我们:在数字时代传承与创新文化,亟需精通尖端技术(如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  同时  具备深厚人文艺术素养与传统文化理解力的复合型人才。

图片

    我们致力于构建跨学科融合的平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动画、艺术设计、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强化技术与文化的交叉渗透。通过前沿课程设置、创新实验室建设、产学研结合项目实践,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硬实力(如GPU并行计算、游戏引擎开发、三维建模渲染、特效制作)与文化软实力(如经典文本解读、美学鉴赏、叙事能力、文化符号理解),引导他们掌握用最先进的数字语言,讲述最动人的中国故事,让五千年的文明瑰宝在数字星河中璀璨生辉。

    技术的边界不断拓展,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在这里,你将学习驾驭科技的力量,深植文化的根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融合代码与诗意的时代“造梦者”,共同书写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5452
E-mail: iieoffice@163.com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抖音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