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媒转载】双国奖!三亚学院学子用VR与AI书写创新答卷

发布者:尹娜发布时间:2025-08-03浏览次数:11

  在2025年(第18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校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2023级学生邹赓旭、庞凯泽组成的团队,在指导教师杨婷婷的带领下,凭借原创游戏作品《天工开物之溯源》,在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赛道斩获了全国二等奖。


  而刚刚落幕的第二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全国总决赛在四川乐山市落下帷幕,由王明松、杨婷婷老师指导,邹赓旭、华哲宇同学的作品《TST架构下的sEMG到动量转换系统》在全国总决赛荣获三等奖。


  他们通过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技术功能,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这些成果不仅是学生技术实力与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更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以赛促学”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其技术突破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恰恰印证了三亚学院“将竞赛场变为练兵场,以项目制驱动能力生成”的教学改革成效。

从墨子智慧到 3D 开放世界:

以原创游戏斩获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

  本次参赛作品《天工开物之溯源》是一款以中国古代物理发明为核心叙事的3D开放世界AVG(冒险类)游戏,围绕“沉浸式历史探索”展开设计,玩家将穿越至古代,亲历并协助墨子、沈括、张衡、李春等物理学家完成划时代的发明实践,深入体验“木鸢试飞”、“小孔成像”、“地动仪”、“赵州桥拱结构”等科技奇迹背后的创造与智慧。

  指导教师杨婷婷指出以项目开发式教学理念为核心,将竞赛指导转化为驱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实践课堂。作为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杨老师深谙 以赛促学、以项目育能力 的培养逻辑,引导学生围绕 历史文化数字化表达 这一核心命题,自主调研古代科技文献、分析同类游戏产品的技术路径。


  本项目由邹赓旭同学全栈开发,采用Unity 6引擎构建,涵盖全栈系统设计、3D建模、2D美术、程序开发、动画剪辑、UI设计、配乐编曲与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构建了21项以上可复用的功能模块,包括自研第三人称控制器、Cinemachine镜头系统、模块化对话系统、成就进度系统、地图转场机制、连环画叙事系统等,整体开发完成度高,系统结构严谨。同时在项目开发中,开发团队不仅自研了完整的角色控制器与模块化对话系统,还设计了融合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大量美术资源,参考《富春山居图》等国风山水打造写意场景,并使用Voronoi噪声算法实现随机地图生成;此外,还通过Ableton Live独立创作了游戏主题曲,确保了项目在技术、艺术与文化表达层面的高度统一。

  《天工开物之溯源》注重历史文化与现代交互的融合,凭借新颖的结构设计、完整的技术体系与高度的可玩性,获得了评委专家的一致认可,在全国数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荣获全国二等奖。

  此次获奖,不仅彰显了我校学子在虚拟现实内容创作与游戏技术领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也体现了我校在新工科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人才培养的卓越成效。

2025(第二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全国总决赛中喜获佳绩

  近日,第二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全国总决赛在四川乐山市落下帷幕,由王明松、杨婷婷老师指导,邹赓旭、华哲宇同学的作品《TST架构下的sEMG到动量转换系统》在全国总决赛荣获三等奖。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自2006年举办至今从未间断,2024年荣登教育部白名单,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的竞赛评委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竞赛榜单名列前列。

  同学们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创新,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创新性,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

  获奖作品解决了手部残疾者缺乏高精度,人性化交互途径,辅助设备研发较少于融入AI,难以实现连续智能控制,XR行业依赖手柄物理控制器等现实痛点。作品创新开发了EMG-TST系统,将TST引入肌电解码,以多通道sEMG为输入,利用TST实现“肌电-动量“连续映射,通过国际权威认证的NinaPro数据集预训练,并以信号衰减噪声注入和迁移学习适配不同生理特征,输出高鲁棒控制信号。实现创新交互范式与硬件实现思路,赋能智能腕带等设备商业化前景。


  指导教师杨婷婷表示,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参赛学生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计算机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和指导资源。

  队长邹赓旭同学表示:这次的作品从概念设计到交互实现,关键是如何让用户戴上设备的瞬间,真的相信“此刻我就在这里”。团队成员反复调整手部追踪的延迟,只为让虚拟世界和现实里一样自然。

  从《天工开物之溯源》到《TST架构下的sEMG到动量转换系统》,三亚学院学子以赛代练、以赛促创的足迹,勾勒出一条“需求导向—项目孵化—技术转化”的育人路径。通过“全栈开发式项目教学”“企业导师制”“竞赛反哺课堂”等创新机制,学校将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转化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活水源头。此次国赛获奖,既是阶段性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点——三亚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让更多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本领,在创新实践中定义未来。


版权所有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5452
E-mail: iieoffice@163.com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抖音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