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6 日至 19 日,中国农业大学于北京成功举办了 “A5+N 人工智能与农业遥感国际暑期学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此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主办,并得到了瓦赫宁根大学(荷兰)、圣保罗大学(巴西)、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哈萨克斯坦)等众多中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师肖衡线上参会,在这场汇聚全球智慧农业领域精英的学术盛宴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对个人科研能力提升、产教融合项目推进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启发。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专家讲座、国际青年论坛、研究生成果展示竞赛等多个环节。在专家讲座板块,来自世界各地的权威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与农业遥感领域的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例如,报告“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crop growth and relate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详细阐述了利用遥感技术监测作物生长以及相关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实践经验;“Deep learning and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sensors for tree resource monitoring”,介绍了深度学习结合高分辨率卫星传感器在树木资源监测方面的创新应用;“Multi-Source Imaging of Long-Term Irrigation Status and Type Changes”,深入分析了多源成像技术对长期灌溉状况和类型变化的研究。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此次暑期学校是提升个人科研能力的绝佳平台。在专家讲座中,前沿的学术观点、先进的技术方法以及独特的研究思路,为教师们打开了新的科研视角。例如,关于深度学习与高分辨率卫星传感器在树木资源监测中的应用,让教师们了解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遥感领域更精细、更高效的应用方式,有助于他们将这些先进理念和技术融入到自身的研究中,突破现有科研瓶颈,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与国际知名学者的交流互动,也让教师们及时掌握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科研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与此次暑期学校的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结识了众多该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同行,还在学术交流中碰撞出了新的思想火花。极大地提高自身科研工作的效率。肖老师表示,她计划将所学所得运用到实际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在科研上,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开展更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研究项目,推动学校在智慧农业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在教学上,把前沿知识和国际视野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智慧农业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共同为智慧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一起探索智慧农业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