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在产教融合周,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IT部副总裁章政兴来到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以“智能文旅数字化系统建设”为主题,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带来一场行业前沿课程。此次课程旨在搭建校企联动桥梁,将企业实战经验融入高校教学体系。
课程亮点:从技术原理到行业应用的多维解析
章政兴副总裁以三亚亚特兰蒂斯系统地图为案例载体,深入拆解业务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架构逻辑。他通过结构化示例强调:“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如同建筑的钢筋骨架。” 课程中,他创新性引入物理学“熵”的概念,阐释高价值信息需通过有序结构实现高密度表达,以此凸显数据建模在数字化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针对行业痛点,他提出“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前提”的核心理念,强调:“需求方需做到可描述、有规则,方能让技术工具落地。信息化是工具,数字化是量变积累,而智能化是质变的决策升级过程。”
产品融合新实践
课堂互动:跨界思维碰撞,激发创新思考
课程采用“讲授+研讨”模式,章副总裁鼓励学生就行业热点展开互动。学生提及信息化工具的应用场景时,他点评:“讨论本身即是收获,独立思考的过程比答案更具价值。”
针对学生关于“智能化未来发展前景”的提问,他以文旅行业为例,解析AI在用户行为预测、服务自动化等领域的落地可能。谈及“小程序生态系统”时,他强调:“智能化必须依附于数字化基础,如同建筑需先夯实地基。”
跨界赋能:从经典著作到学科融合的深度启发
为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章政兴引用软件工程领域经典《人月神话》,结合自身从业经历,解读“为何学习计算机”——不仅是掌握技术,更是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创造力。
此外,他特别强调了英语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关键作用:“源码阅读、国际技术文档研读均依赖语言能力。”同时,他创新性跨界建筑学科,以“Architecture(架构)”和“Pattern(模式)”等术语为例,类比计算机软件架构设计的共通逻辑,为学生打开跨学科思维视角。
产品融合新实践
据现场报道反映,学生们全程专注参与,课后纷纷表示“课程将抽象理论与行业实战紧密结合,不仅厘清了知识脉络,更激发了对计算机技术的探索热情”。此次课程作为产教融合的创新尝试,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技术需求的精准对接提供了新思路,后续可能围绕实践项目、人才孵化等方向展开更深层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