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为积极响应《关于开展提升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果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计算中心负责人梁志勇老师于6月25日在计算机实验室11组织了一场针对实验教师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培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和技术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全面,涵盖计算机软硬件的多个关键领域。在硬件方面,深入讲解了CPU的核心知识,包括英特尔和AMD不同型号CPU的性能特点、核心数、线程数以及适用场景等,帮助实验员们清晰地认识到高性能计算、游戏、日常办公等不同场景下CPU的选型要点,例如英特尔Core Ultra系列和AMD Ryzen系列CPU的架构优势与应用差异,为后续实验室设备的合理配置与升级提供了专业依据。
内存和硬盘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对其进行了细致剖析。实验员们了解到实验室目前主要使用的DDR4和DDR5内存的特点,以及台式机内存和笔记本内存的区别;对于硬盘,不仅介绍了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原理、规格分类,还重点分析了实验室各机房硬盘的使用现状及暑假期间的升级计划,如4B301、302、405机房机械硬盘向固态硬盘的转变,以及不同接口、协议、颗粒类型固态硬盘在性能和成本上的平衡考虑,使实验员们对实验室存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有了更精准的把握。
在USB接口和显卡及视频输出接口的讲解中,培训从外观、体积、技术规范、应用场景等多维度展开,让实验员们能够熟练区分各种接口类型,了解其传输速度、兼容性等关键信息,为实验室设备的外接与扩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确保实验过程中各类外设的高效连接与使用,满足不同实验项目对数据传输和显示输出的要求。
操作系统部分的培训则紧密贴合实验室实际。目前实验室大多使用Win10系统,但随着微软对Win10支持的即将结束,培训重点阐述了升级到Win11系统的必要性,包括对新款处理器内NPU的支持、大小核调度的优化以及系统安全性提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针对3个旧机房仍使用Win7系统的特殊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过渡方案探讨,保障实验室操作系统的平稳更新与稳定运行。
通过此次培训,计算中心全体实验教师不仅系统学习了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专业知识,更提升了对实验室现有设备的管理水平和故障排查能力。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学校的“三个校园”建设贡献实验室力量,推动学校整体发展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