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洋溢着希望与活力,是莘莘学子追逐梦想、广结挚友、探索新知的殿堂。然而,这片纯净的天地也被不法之徒觊觎—— 诈骗分子如同蛰伏暗处的 “黑影”,将目标对准单纯稚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群体。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骗局花样翻新、防不胜防,不少同学因此遭受财产损失,甚至留下心理创伤。所谓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借助电话、网络、短信等通讯手段,编造虚假信息精心设局,以远程非接触的方式诱骗受害人,最终骗取钱财的违法犯罪行为。
01 电信诈骗常见情形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且诈骗手段不断翻新。部分骗子利用大学生急于寻找优质兼职、家教工作的心理,打着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幌子实施诈骗。他们或是直接骗取学生的中介费、押金,或是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通过克扣报酬、虚假派单等方式非法牟利,让不少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陷入经济损失困境。
刷单返利:
在大学期间,不少同学渴望通过兼职赚取零花钱,实现经济独立,这一心理却被刷单返利类诈骗分子所利用。此类骗局看似轻松赚钱,实则暗藏重重陷阱。骗子们会在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极具诱惑力的兼职广告,宣称只需动动手指完成刷单任务,就能获取高额返利,还强调操作简便、时间灵活,十分契合学生群体的需求。起初,骗子会安排小额刷单任务,并及时支付佣金,让受害者尝到甜头、放松警惕。然而,当受害者加大投入后,他们便会以“任务未完成”“系统故障”“卡单” 等借口,拒绝支付返利,甚至要求继续充值才能提现本金与佣金。一旦轻信转账,受害者就会陷入骗局深渊,越陷越深,最终血本无归。
冒充电商客服: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日益泛滥,成为网购后的“甜蜜陷阱”。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窃取消费者网购信息后,便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客服,以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受害者。他们谎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办理退款理赔,或是快递在运输途中丢失将给予赔偿,同时能准确说出购买商品名称、订单号等关键信息,以此获取受害者信任,降低对方戒备心理。随后,骗子会诱导受害者点击不明链接、下载虚假 APP,或添加社交账号。在进一步沟通中,又以各种理由要求对方提供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一旦受害者不慎泄露,账户资金便会被骗子迅速转走。
校园贷:
低息高贷的甜蜜陷阱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一时的资金需求,想要申请贷款或者办理信用卡。诈骗分子便抓住了这一心理,以“无抵押”“低利息”“快速放款”等幌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等方式发布虚假广告,引诱你上钩。当你与他们联系后,骗子会要求你下载一个虚假的贷款APP或者登录一个虚假的网站,填写个人信息和贷款申请。随后,他们会以贷款审核需要缴纳“保证金”“手续费”“刷流水”等理由,让你转账汇款。如果你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了,那么你的钱就会有去无回。即使你成功“贷款”了,也会发现实际的利息高得离谱,让你根本无法承受。
网络游戏交易:
对于热衷网络游戏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如同虚拟世界里暗藏的危险漩涡。诈骗分子常在游戏界面、游戏论坛及各类社交平台发布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交易广告,以远低于市场价的诱人价格吸引玩家。当有人联系表达购买意愿后,骗子便以节省手续费、交易更便捷等理由,诱使受害者绕过正规交易平台进行私下交易。一旦受害者转账付款,等待他们的往往是被骗子拉黑,最终落得钱财两空,不仅损失了金钱,也没能获得想要的游戏账号或道具。
1. 增强防范意识。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我们务必时刻保持警惕,对陌生人的言论不轻信盲从,更不能因贪图小利而放松戒备。要始终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听起来过于诱人、违背常理的 “好事”,背后都极有可能隐藏着精心设计的骗局。
2. 保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我们应谨慎守护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绝不随意向他人透露。在畅游互联网时,更要筑牢隐私保护防线,对不明链接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对陌生二维码提高警觉,不轻易扫描,避免因一时疏忽陷入信息泄露风险。
3. 选择正规渠道。无论是网络购物、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还是进行网络游戏交易,都需认准正规平台与机构。切勿在不知名的网站或APP 上随意操作,以免掉入诈骗陷阱,造成财产损失。
亲爱的同学们: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诈骗手段愈发隐蔽,网络世界潜藏着诸多风险。在此提醒大家务必提高警惕:1.坚决不点击陌生链接,避免误入钓鱼网站;2.对可疑信息保持审慎态度,切勿轻信不实内容;3.涉及转账汇款时,务必多方核实对方身份及交易真实性。同学们,我们要妥善保护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切莫因一时好奇或贪图小利泄露隐私。若遭遇可疑情况或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联系思想导师或拨打 110 报警求助。让我们携手筑牢反诈防线,共同守护校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