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4月16日下午,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教学部全体教师在4西205教室开展教学创新大赛赛前演练。本次预演聚焦“创新性、实践性、示范性”,罗通、张晶两位教师先后进行教学创新设计汇报,教学部全体教师通过"沉浸式"观摩研讨,共同探索新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新范式。
02
一、教学创新展示:问题导向重构教学模式
罗通老师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基于OBE理念构建教学目标。通过多维学情诊断,精准锚定"学生参与度低""能力发展不均衡"等教学痛点,创新提出"场景化项目贯通"教学模式。依托芯位教学平台,构建"线上资源学习+线下项目实践"的双线融合教学体系,通过"闯关式积分制"激发学习内驱力。通过课堂观察,课堂实操,期末考试等环节,验证了“项目驱动”模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
张晶老师针对课程“技术更新快”“学生数据分析思维薄弱”的难点,提出“真实数据+行业案例”为核心的教学重构方案。创新“三阶递进式”教学法(基础技能→综合应用→创新拓展),依托“Python+Excel”工具链,巧妙融入数据安全意识、科技报国情怀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从数据爬取、清洗、分析到可视化全流程实操。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不足。
03
二、观摩研讨:碰撞思维火花
活动现场,观摩教师对两位教师的创新设计进行多维度评价,并在研讨环节围绕“如何平衡技术工具与教学内容”“教学反思的量化评价”等话题展开热议。老师们感叹:“从教学分析到反思的完整闭环,体现了系统性创新的力量,尤其是数据驱动的学情诊断值得借鉴!”
教学部主任杨琳老师总结道:“两位教师从‘真问题’出发,以‘结构化设计’落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本次预演既是教学创新的"样板间",更是思维碰撞的"练兵场",但同时也给两位老师提出了改进意见,如要适度融入思政元素、AI赋能、“四新”教育理念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04
三、以赛促教:创新永不止步
本次预演采用"10分钟说课+5分钟答辩"的赛制标准,通过"展示-质疑-重构"的螺旋上升过程,有效锤炼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部已建立"教师帮扶-模块化训练-仿真演练"的备赛机制,期待两位老师正式比赛取得好成绩。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预演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为培育新时代数字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