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区块链身份安全新突破:基于无限哈希链的密钥轮换技术亮相学术报告

发布者:尹娜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11

   2025328日下午,在4b204室,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程亮老师主持了题为《去中心化标识符的安全密钥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专题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以国际期刊《IEEE物联网期刊》2022年封面论文《一种构建去中心化标识符的新方法以实现安全和灵活的密钥轮换》为核心,揭示了区块链身份认证领域的前沿突破,吸引了校内众多师生参与。

重 点 指 出

   当前主流的去中心化身份系统虽依托区块链技术摆脱了中心化认证机构的依赖,但在密钥泄露场景下面临两大隐患:

   身份永久劫持风险:攻击者可通过篡改公钥完全控制用户身份标识(DID);

   多标识符管理混乱:每次密钥轮换需变更标识符,导致同一实体存在多个历史ID

   "这如同现实社会中公民每换一次家门钥匙就要更改身份证号。"程亮用生动比喻揭示了现有技术的逻辑悖论。

分 析 说 明

   针对以上问题,论文提出的BC-cID-F方案引发全场关注,其创新体现在:

   无限哈希链技术:突破Lamport哈希链长度限制,通过动态绑定多段哈希链实现"一次注册,终身使用"

   双重认证机制:OTP(一次性密码)融入身份标识,即使私钥泄露,攻击者仍需破解哈希链节点才能实施攻击;

   工业级验证:Hyperledger Fabric区块链平台实测中,密钥轮换效率提升40%,且成功抵御模拟的1,200次身份劫持攻击。

该技术在多个场景的应用潜力

   智能电网:设备身份标识永久有效,支持10万级节点安全密钥轮换。

   车联网:实现车辆V2X通信中动态身份认证,解决车载OBU设备频繁更换导致的认证失效问题。

   政务区块链:已与某省级数字身份平台展开试点,为200万用户提供防篡改电子身份证服务。

   在互动环节,魏爽老师提问:"无限哈希链的预计算会否成为性能瓶颈?"程亮回应称,论文采用"按需生成+缓存优化"策略,在Contiki Cooja模拟的802.15.4传感器网络中,资源占用降低至传统方案的17%。研究生刘兆洋同学则就"后量子时代哈希链安全性"展开探讨,程亮透露当前有很多团队正研发基于抗量子哈希函数的增强版协议。

   本次报告不仅呈现了区块链身份认证的基础理论突破,更彰显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价值。正如程亮在结语中所言:"让每个数字身份都像DNA一样唯一且不可剥夺,这是构建Web3.0可信生态的基石。"




版权所有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5452
E-mail: iieoffice@163.com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抖音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