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极限,挑战未来 | “2025挑战杯”等你来战!

发布者:尹娜发布时间:2025-03-15浏览次数:12

   2025“挑战杯即将开幕,它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成长与历练的机会。每一份作品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智慧与汗水,每一个项目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们相信,这些充满活力的创新成果,必将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挑战杯,等你来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要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经研究,我校决定举办2025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亚学院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进取、迎接挑战

二、竞赛时间

校级竞赛于20254月举行(具体时间待定)

三、参赛对象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

四、参赛要求

(一)我校20256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56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集体作品的作者总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可以跨专业、跨学院组队。

(三)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四)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具体说明如下。

1.自然科学类参赛作品,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组别。每份学术论文应在8000字以内,论文第一作者限本科学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其类别的参赛作品,每份社会调查报告应在15000字以内。

1)发展成就:可以着眼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自立自强等;

2)文明文化:可以着眼于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传播等;

3)美丽中国:可以着眼于绿色低碳、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清洁利用等。

4)民生福祉:可以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疫情防控等。

5)中国之治:可以着眼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完善社会治理等。

     3.科技发明制作类参赛作品,每份研究报告应在8000字以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旨在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解决重大技术难题;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旨在提高生产效率,为社会带来便利和实用价值。科技制作类作品原则上应有实物或者模型;发明制作类作品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实验数据、原理构图、外观图,鉴定证书或专利证书等。

(五)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六)参赛作品必须由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推荐,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原则上需要明确聘任1位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参赛。作品完成竞赛申报后,作品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不得变动。

(七)初赛由各学院组织完成,参赛作品需经各学院竞赛工作小组统一组织评审后,由各学院统一推荐复赛作品报送校团委。

(八)竞赛过程中一旦发现不符合申报要求的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申报单位不得补报作品。经核实有舞弊、抄袭、作假等的作品,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比赛资格,并全校通报,同时取消申报单位参评集体奖项的资格。

五、赛程安排

比赛分为院级作品申报初评、校级书面评审、校级复赛、校级决赛、重点团队培训、参加全省、全国竞赛、总结表彰八个阶段。

(一)学院组织申报初评阶段(2025310331日)

1.各学院成立由分团委、科研、教务等部门组成的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工作小组,确定本院参赛组织实施计划;积极组织学生认真选题、联系指导教师、组成团队,做好充分的组织发动工作。

2.各学院成立院内专家评审组,至少由涉及相关专业的5名校内外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成员组成。

3.各学院组织院内专家评审小组对本学院申报项目进行初评立项。并于331日前将推荐参评的复赛作品《成员信息表》(一式一份,附电子版)、《汇总表》(一式一份,附电子版)和《作品申报书》(一式三份,附电子版)和研究报告、专利证书、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等相关支撑材料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一份)报校团委。其中,纸质版材料报送至校团委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syxy_tw@163.com

(二)校级书面评审阶段(202544日前)

成立校级评审委员会,根据竞赛评选指标对申报作品进行书面评审,评审委员会对推选出参加校级复赛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申报人对参赛作品进行补充修改。

(三)校级复赛阶段(20254547日)

评审委员会根据竞赛评选指标对复赛作品进行全面评审,确定进入决赛的作品。

(四)校内决赛阶段(202548410日)

举办2025三亚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暨作品展示会,同时,举办三亚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周,各学院广泛组织开展各类科技作品展示、学术科技创新讲座或科普活动。

(五)重点团队培训阶段(20254月)

根据全校竞赛评审结果,参照省赛相关要求,选拔确定若干件备选项目。学校对备选项目进行赛前集训,提供业务指导,组织入围团队开展深入培训。

(六)参加全省、全国竞赛阶段(2025411月)

4月,从备选项目中择优推荐部分优秀作品参加挑战杯海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6月至11月,报送海南省获奖作品参加2025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决赛。

注:以上时间以及校级决赛之后的时间安排将会根据全国、海南省相关赛事通知进行调整,届时将公布在校团委公众号青春USY”

(七)总结表彰阶段(202511月)

根据竞赛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对获奖作品、获奖作者及优秀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六、参赛选手与教师注意事项

(一)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不得存在抄袭、造假和学术不端行为。

(二)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团队所有。

(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需提供查重报告(查重时间截止为提交作品的1周内);科技发明制作、专利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需提供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审核后,原件退还,复印件留存。

七、报名方式

   有意向报名学生团队,请联系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同时联系思想导师报名,后续学院将组织院赛。望信智学子发挥专长,积极参赛。


版权所有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5452
E-mail: iieoffice@163.com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抖音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