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利星睿产业学院(依托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产教融合、技术创新、课程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一年,学院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据智能等领域不断深化建设,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提升教学实践水平,为智能产业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1. 召开产教融合专项推进会,制定未来发展规划
2024年1月24日,信智学院召开2024年度产教融合专项推进会,明确了新增产业学院、深度合作企业的工作目标。会议强调,未来学院将深化“吉利星睿数据智能产业学院”建设,并推动更多产教融合科研课题落地。
2. 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24年4月,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智能工程系成功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该项目旨在优化教学实践内容,建设实践平台资源,并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学院的发展。
3. 校企教师实践,助力教学内容升级
2024年8月,学院多名教师前往吉利汽车研究院开展暑期实践。他们深入企业一线,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优化教学内容。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让产教融合的理念进一步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贴近行业需求的课程。
12月30日,吉利星睿数据智能产业学院在5号楼401教室举办了一场面向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及智能工程系全体教师的专题讲座,特邀吉利汽车研究院何永亮工程师深度解析星睿AI大模型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
目前校企共建了5门产品思维特色课程:行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分析项目实践、智能人机交互、自然语言处理。其中“智能人机交互”课程已结项,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行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3门材料齐全等待结项。
4. 教育智能体开发项目顺利推进
在教育智能体开发方面,吉利星睿产业学院于1月19日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智能体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及团队建设展开讨论。会议明确了平台搭建、技术研发及任务分工等核心内容,并决定采用Spring Boot+Vue技术栈进行系统开发。通过这一项目的推进,学院在智慧教育领域的探索取得了突破,为未来智能教育的落地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技术创新驱动,打造前沿课程与项目
1. 工业视觉智能检测系统开发课程开设
2024年6月19日,学院与吉利中央研究院合作开展《基于工业视觉的汽车配置智能检测系统开发》课程。该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AI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了产教融合理念的深入落实。
2. AI培训提升教师与企业人才技能
2025年1月16日,产业学院举办了《人与大模型的沟通桥梁——Prompt工程》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掌握Prompt设计与优化技巧,为后续AI智能体研究提供技术储备。这一培训强化了校企双方在AI技术应用上的协作,助力智能体相关项目的推进。
3. 探索AI智能体落地应用,推动行业发展
2025年1月9日,产业学院举办《你的场景真的适合大模型吗——场景甜蜜点识别》专题讲座,围绕AI智能体的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及落地路径展开探讨。讲座明确了AI智能体在不同产业的落地策略,为企业技术升级和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三、加强校企项目合作,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1. 数据智能产业学院目标明确,深化校企合作
2025年1月8日,产业学院召开2025年度核心任务研讨会,明确了联合管理机构的运行机制,并制定了课程体系优化、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学院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完善微专业课程,并推动1-2项校企合作课题落地,以满足产业需求。2025年2月根据项目需要安排2~3名教师去吉利汽车研究院学习与实践,落实智能体项目开发。
2. 推动智能工程领域的产教融合
学院智能工程系积极推动产教合作,与行业企业共建科研课题,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企业项目实战机会,确保产学研一体化落地。
四、展望2025:持续创新,打造产业教育新阵地
回顾2024年度,吉利星睿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智能技术开发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展望2025年,学院将在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
1.强化智能体研究:深化AI智能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智能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
2.优化课程体系:结合企业需求,推出更多微专业课程,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3.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构建高质量的产学研生态体系,打造数据智能、工业智能等特色产业学院。
4.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产教融合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及企业导师指导、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等方式,为产业输送更多高水平技术人才。
2024年度的积累与探索,为吉利星睿产业学院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以创新驱动教育发展,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