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2024年三亚学院院士大讲堂系列第5讲在书山馆中报告厅举行。容淳铭院士围绕基于开源OPENIaC代币化联的数字资产和计算连续体,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与其他前沿科技如人工智能(AI)结合,以推动数字化发展并解决现实问题。他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包括构建去中心化的数据市场、实现数据及隐私的有效管理以及开发新型能源交易系统。此外,本次分享中,他还探讨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字合同的有效性,并展望了其在优化供应链管理、促进碳减排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容淳铭院士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全球货币系统。 他谈到从以前的货币到钱币,再到比特币,以及现在使用的二维码。解释了因为大家的认同,认同后货币赋予价值得以流通。他从中国、美国、欧洲等中央银行发行处置货币的方法及近年来数字人民币的海外支付及资产虚拟化交易,帮助大家理解了“美元霸权”的原因所在。他强调,我们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要基于区块链来进行交易上的管理。那么极其有必要了解“区块链”——区块链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呢?第一是交易,第二是共识。要了解在使用区块链技术时,如何通过激励机制促进用户积极参与并达成共识的问题。应当特别关注比特币系统中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平衡奖励分配以维持系统的活跃度和安全性。同时,提出了将难题解决与大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想法,以及考虑引入股份证明等机制来优化共识算法。
他举例,智能合约如今作为区块链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格外受到欧盟的重视,因为它实现了自动化处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区分不同的区块链类型(公链、私链、联邦链等)变得尤为重要。此外,5G和6G时代的到来加剧了对大数据的需求,促进了虚拟货币化或代币化的讨论。智能合约能够验证所有权并执行与资产相关的操作,但过度强调匿名性可能导致权属纠纷等问题。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中国、马来西亚和中东,正在推进基于区块链的国家级认证机构建设,以促进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他指出,多年前人们开始讨论人工智能,但直到最近才变得火热。因为早期的人工智能技术,如监督学习,缺乏可重复性和一致性,使得工业界对此类技术持保留态度。然而,随着谷歌提出的Transformer和注意力机制等深度学习技术的出现,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些新技术基于统计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引发了对其与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结合的可能性的兴趣,特别是在数据认证和模型验证方面。这一转变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从初步探索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为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他与在座的师生分享到,最新的研究表明利用AI模型进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 如将英语翻译成德语, 可以实现高效准确的结果。这种模型不仅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查询给出一致的回答, 还使得多方统计数据能够被汇总分析。此外, 容淳铭院士还提到了一种称为基础模型的技术, 它能够整合大量知识并自动响应提问, 类似于一个无所不知的图书馆。这一进展被视为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生产力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味着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法, 解放人类从事更多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
大数据曾经被视为构建数据海洋的关键,但实际运用中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数据所有权、隐私保护以及如何将海量数据转化为有效决策。在讨论时,他强调了数据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数量,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应用。此外,他强调建立分布式可信任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大数据与小数据结合的可能性,以促进更灵活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主旨演讲结束后,容淳铭院士与会师生就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未来趋势等问题开展专题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