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为确保2023届毕业生论文(设计)线上线下答辩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全国疫情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关于进一步调整三亚学院2023届毕业生相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学院高度重视,积极部署,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要兼顾“学术把关”“人文关怀”及“教育情怀”,有效把控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在“合规、公正、公开”的基础上,确保线上答辩的学术水平和工作程序与线下答辩保持一致。
二、公开示范答辩
为了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有效和高质量进行,进一步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和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指导能力,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开展公开示范答辩,并对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和后续材料存档规范要求进行宣讲,同时进行答辩动员,为保证本次公开答辩顺利进行,特成立2023届本科毕业论文公开示范答辩组答辩委员会,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杨涛
副组长: 杨博雄、刘小飞
委员:周波、杨明、郭大波
秘书: 张影
1.公开示范答辩资格审查
参加公开答辩的学生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已完成论文管理系统中各项材料的提交;
(2)已将论文提交学校复检且重复率在20%以内;
(3)符合本科论文的基本要求,指导教师同意参加公开答辩。
每个专业遴选示范答辩学生3-5人,答辩前指导老师认真指导把关,达到答辩示范性效果。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2023届毕业论文公开示范答辩名单
序号 | 专业班级 | 学号 | 论文题目 | 姓名 | 导师姓名 | 备注 |
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 |||||
2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
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4 | 软件工程 |
- 公开答辩时间和地点
公开答辩时间:4月26日(周三)下午:14:30—18:00。
公开答辩地点:书新5号楼 5东201
观摩示范答辩参会学生: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2023届各专业大四毕业生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各专业大一-大三年级在校生
具体答辩顺序如下:
(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示范组
(2)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示范组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示范组
(4)软件工程专业示范组
答辩全过程,通讯社提前布置拍摄设备,确保双机位同时进行视频录制,答辩视频发给未返校大四毕业生观摩学习。
3. 公开答辩程序
(1)参加公开答辩的学生打印3份论文,于4月26日14:30分之前到达等候室签到,并到相应答辩教室将答辩PPT拷贝到电脑上。
(2)学生依次进行论文答辩阐述,时间为10-15分钟。
(3)答辩教师进行提问。
(4)学生回答教师提问。
(5)全部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评议,逐一填写答辩小组意见,给出答辩成绩和评语。
(6)整个答辩过程秘书作好记录。
(7)答辩学生根据答辩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学生修改后,由指导教师审核定稿后,最终版进行查重,所有答辩材料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存档。
三、正式答辩委员会及职责
1.成立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2023届毕业论文(设计)线上线下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由院学位委员会成员、系主任和教学秘书组成。
组长:杨涛
副组长:杨博雄、刘小飞
成员:周显春、闫吉府、张影、夏铭成、陈颖
全面负责组织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包括审核毕业生的答辩资格;安排答辩时间、人员,保障答辩工作有序进行。
2.成立答辩小组
根据答辩工作的实际需要,在答辩委员会下按专业设13个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成员由3-4人组成,设组长1人,秘书1人,答辩小组成员由该专业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人员(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各答辩小组在学院答辩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线上答辩工作。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答辩组
组长:周波
计科答辩秘书长:魏爽,答辩秘书:汪泽宇、刘雨婷、罗通
成员:李社蕾、吴刚、郭亮、段景辉、梁志勇、马甲军、周亮、赵仁茂
(2)软件工程专业答辩组
组长:闫吉府
答辩秘书长:周雪 答辩秘书:乔艳琰、焦萍萍、陆娇娇、邹琴琴
成员:刘小飞、杨婷婷、于营、黄寿孟、王明松、孙建中、夏王霞、刘志洋、文拯、程亮
(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答辩组
组长:周显春
大数据秘书长:高华玲,答辩秘书:汪舜敏、龙草芳
成员:杨明、江荣旺、李明杰、张晶、甘林
(4)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答辩组
组长:杨博雄
智能科学秘书长:肖衡,答辩秘书:郭倩、许燕龙
成员:杨涛、郭大波、杨琳、孙立民、李海军
表1 答辩分组及答辩时间表
组别 | 答辩时间 | 答辩教师 |
计科1组 | 5月7日 8:00—12:00 14:00-18:00 教室答辩 | 周波(组长)、 魏爽(秘书)、周亮 |
计科2组 | 吴刚(组长) 、汪泽宇(秘书)、梁志勇 | |
计科3组 | 郭亮(组长)、刘雨婷(秘书)、马甲军 | |
计科4组 | 李社蕾(组长)、罗通(秘书)、段景辉、赵仁茂 | |
软件1组 | 刘小飞(组长)、邹琴琴(秘书)、黄寿孟 | |
软件2组 | 杨婷婷(组长)、焦萍萍(秘书)、程亮 | |
软件3组 | 闫吉府(组长)、周雪(秘书) 、刘志洋、文拯 | |
软件4组 | 王明松(组长)、陆娇娇(秘书)、夏王霞 | |
软件5组 | 于营(组长)、乔艳琰(秘书)、孙建中 | |
大数据1组 | 杨明(组长)、龙草芳(秘书)、张晶 | |
大数据2组 | 周显春(组长)、汪舜敏(秘书)、李明杰 | |
大数据3组 | 江荣旺(组长)、高华玲(秘书)、甘林 | |
智科1组 | 杨涛(组长)、肖衡(秘书)、杨琳 | |
智科2组 | 杨博雄(组长)、郭倩(秘书)、孙立民 | |
智科3组 | 郭大波(组长)、许燕龙(秘书)、李海军 |
四、答辩对象
符合申请学士学位条件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共459人,第一次答辩人员原则上为所有毕业论文查重已通过学生,校内学生组织教师教室分散答辩,有公务员考试评准考证与指导教师请假,参与第二次答辩,查重未通过、有特殊情况无法正常参加第一次答辩的学生由指导老师在4月29日前把学生名单报给张影,第二次答辩人员为第一次未通过学生及未参加第一次答辩学生,第二次答辩时间5月10日下午-晚上。
五、答辩前工作准备
- 论文定稿完成时间:4月30日
- 学生论文查重,查重时间:
第一次查重截止时间为:4月30日
第二次查重截止时间为:5月5日(查重对象为不符合条件的学生)
第三次定稿后查重截止时间为:5月18日(答辩后修改好的最终稿)
毕业论文检测结果要求总文字复制比低于30%,查重通过方可参与答辩
- 论文电子材料收集
答辩秘书收集本组学生论文电子版、PPT、作品演示视频,发给提前发给答辩组老师,提前评阅。
- 小组秘书答辩前准备工作
- 根据各组答辩学生名单,做好答辩顺序安排
表2 学生答辩安排表
答辩顺序 | 学号 | 姓名 | 论文题目 | 答辩成绩 |
见附件1:学生答辩安排表
- 秘书收集整理论文出来群发给答辩组所有老师,便于答辩过程中教师查阅。
- 秘书负责平均分配答辩老师所需评阅的学生,组内互评,将学生论文和代码发给对应评阅老师提交审阅,收齐老师针对评阅论文提出的3个问题。
表3 答辩教师问题收集表
论文题目 | 评阅老师 (主答辨人) | 提问1 | 提问2 | 提问3 |
见附件2:主答辩教师问题收集表
将附件1 和 附件2 发给张影老师备案。
- 答辩时间
5月7日,具体答辩时间地点由各专业秘书负责通知本专业学生。
六、答辩的工作程序与要求
1.参加答辩的论文标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全部完成后,由各指导教师负责检查学生论文是否达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质量基本要求,达到内容质量要求的论文方可进行“维普论文检测系统”论文查重检测,毕业论文检测结果要求总文字复制比低于30%。
2.每位答辩人均应准备,纸质版毕业论文3份,与毕业论文内容一致的答辩PPT、PDF格式最终版电子版论文和相应的查重报告,同时将毕业论文中开发的项目作品拍摄一段有效结果的运行视频,展示程序或实物的视频中要完整展示学生面貌,答辩小组秘书要答辩过程全程录屏,并认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做好答辩记录。
3.每位学生答辩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以内。其中学生汇报时间不少于5分钟,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毕设总括系统特点关键技术(软件、硬件)系统功能简介总结(已完成、待改进)),其余为教师提问及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答辩小组在审阅学生论文并听取了学生的叙述后提出2—3个问题,提问原则上不超出毕业论文题目所涉及的内容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和课程范围,难易程度适中。
4.第一次答辩未通过学生,答辩小组向学院答辩委员会上报二次答辩名单,给出修改意见,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各答辩小组于5月10日完成二次答辩,第二次答辩不通过,毕业设计成绩记为不及格。
5.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综合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情况后给出最终成绩,并填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各类表格格式参照学院下发格式执行。
论文评审标准
评分指标 | 评 分 标 准 | 分数范围 |
外文翻译 | 能否出色完成规定的外文翻译,译文是否准确质量好,有无大错。 | 0—5分 |
学术水平 | 论文有否独创的见解,是否富有新意或对某些问题有较深的分析,有否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实用价值。 | 0—20分 |
论证能力 | 论点是否鲜明正确,论据是否可靠,对事物有否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能否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阐述有关问题,有否说服力。 | 0—20分 |
文字表达 | 论文结构是否严谨,逻辑性强,论述层次是否清晰、语句通顺,语言是否准确、生动。 | 0—15分 |
答辩情况 | 自述是否清晰流畅,能否简明扼要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否准确流利地回答各种问题。 | 0—40分 |
合计 | 0—100分 |
七、答辩后成绩报送和资料存档
1.答辩结束后评阅教师、答辩秘书、指导老师将学生成绩登录系统,5月10前将一辩通过学生毕业论文成绩录入系统,5月14日前将二辩通过学生毕业论文成绩录入系统,
2.计科专业、软件专业、大数据专业、智科专业秘书长,收集齐最终修改后的学生电子版资料。
3.优秀论文报送:各专业可按2-5%的比例选送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并按规范格式整理、汇总,将电子文档5月17日前报给张影老师。
4.计科专业、软件专业、大数据专业、智科专业秘书长,负责填写毕业论文管理资料。
5.答辩后材料收集归档
(1)电子版材料 :以学号-姓名-班级-论文名称命名打包文件,如:
文件夹里面包含:
(1)表格文件夹(毕业论文相关表格资料,包括开题报告审批表、进展情况记录、学校维普的查重报告(全文标明引文版)、答辩记录-答辩后、成绩评定表-答辩后、档案袋封面-答辩后)
(2)代码展示(程序源代码、录制项目演示视频、开发环境搭建说明书)
(3)论文电子版(毕业论文、答辩PPT)
(2)纸质版资料收集
纸质材料包括:一个学生一个纸质档案袋,档案袋贴封皮
档案袋内需要按照顺序放置材料,
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相关表格资料(附查重报告) 1份
毕业论文 1份
6.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结束后5月30日前将毕业论文(设计)及所有电子资料拷贝到光盘中,收交学院资料室统一保存。
六、应急预案
答辩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请及时和学院答辩委员会联系,联系人:张影,电话:0898-88385452.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2023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