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人工智能方向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8-30浏览次数:5650

"人工智能"是国家电子信息专业工程硕士学位人才培养中新增设的一个前沿热点研究方向,具有人才培养起点高、技术应用性强、就业前景广阔等特点。三亚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人工智能方向立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利用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平台等科研与教学平台,面向城市治理、工业制造、金融科技、旅游管理、卫星遥感、深海探测、南繁种业等陆海空应用领域,培养掌握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海洋、智慧水利、智能地球探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条更高层次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学业提升通道。

1.培养目标

      三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方向主动适应新科技与产业革命发展趋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智能化发展转型的需求,面向原始创新、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实际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基础前沿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交叉创新应用的能力,培养能够满足人工智能领域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培养内容

      针对海南区域特点与自贸港发展规划要求,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文件关于"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深度融合以产业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为导向,拓展核心技术和创新方法,结合本专硕点的研究特色与平台优势,形成以下培养内容。

(1)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

      面向遥感信息处理、医学图像诊断、实景三维建模、机器人开发、科学可视化等应用领域,研究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式识别、自动控制、自主导航、图像理解、摄影测量、高性能计算等内容,为"空天陆海"一体化产业发展提供应用支持。

(2)知识理解和社会计算

      面向内容分析和理解需求,研究网络多媒体内容的高效获取、知识理解与分析,应用于地区网络舆情分析与监测等领域,为地区网络空间内容的智能分析和应用提供支撑。

(3)行业大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

      针对区域产业发展中有关深海、南繁、遥感、康养、金融、制造、教育、城市治理等行业涉及的数据建模、智能感知、智能预测、系统开发,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重点开展绿色计算、数据治理、领域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问题的研究。

(4)智能制造与工业仿真

      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工厂等新型智能应用场景,开展云计算、边缘计算相关的理论、算法和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构建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平台,实现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在自动驾驶、VR/AR/MR/XR等新兴产业的部署和落地。

2.学科研究基础

      本方向以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研究成果为基础,以高性能(超算)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为科研平台,在工业智能制造、社会语义分析、自动驾驶汽车、视觉三维重建等应用场景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图1 代表性发明专利

 

图2 代表性科研项目

图3 代表性科研论文

图4 代表性学术专著

 

3.人才需求

      近年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发展。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技术模块,人工智能的技术价值不断凸显,也带来行业人才的供需增长。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人工智能人才报告》显示,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人才需求指数较去年增长103%。《报告》显示,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的年度人才需求指数翻一番,并于3月、8月出现需求峰值。其中,算法工程师、Java工程师、产品经理为行业招聘需求最大的职位top3。相比于去年,算法工程师由第三位跃升榜首。《报告》提到,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平均薪酬为20000元,相较于2020年增长12.4%。分析统计平台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需求发现,83%的职位要求候选人为硕士以上学历,而35%的职位集中于3至5年工作经历从业者,23%集中于1至3年经历从业者。

图5 人才智能岗位需求

图6 人才智能训练师人才缺口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尤其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对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得人才者得人工智能,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要破解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紧缺难题,"引才、育才、留才"缺一不可,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的壮大,必将为人工智能领域带来新突破。

4.本科支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简介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三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硕士学位人工智能方向的主要本科支撑专业。

4.1 人才培养目标

      三亚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根据三亚学院人工智能+大数据"学科特色重点布局,2019年经过教育部审批通过设立的新工科专业。本专业以三亚学院高性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为平台,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立足信息技术,融合数据智能,聚焦知识处理,培养掌握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服务国家,立足海南,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的能力,未来能在制造、管理、教育、金融、医疗、健康、营销、传媒、测绘、遥感、海洋、虚拟现实等领域从事智能数据分析、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人机交互、智能系统集成等应用和开发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图7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4.2师资队伍

      近年来,本专业通过“搭平台、聚资源、引人才、育产业、创品牌”的发展之路,“筑巢引凤,筑台引智”,充分利用海南省人才引进政策和三亚学院人才引进支持条件,大幅引进高层次人才。在2019-2021年期间,引进院士2名(陈国良院士与容淳铭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科研团队,并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获海南省科技厅认定的院士工作站,2022年陈国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获得省级优秀院士工作站称号。同时引进包含博导在内的领军人才2名,拔尖人才2名,其他类高层次人才10名。2019年引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张文生研究员及人工智能团队5名。

      拥有海南省陈国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和容淳铭院士工作站两大省级院士科研平台。陈国良院士主要从事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等研究,是中国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的学科带头人,率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容淳铭是联合国科学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欧洲ICT标准顾问,挪威斯塔万格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国际知名的云计算及区块链专家。同时本实验室还聘请日本工程院院士董勤喜院士为实验室顾问。

      4.3 实验与科研平台

      三亚学院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仿真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工业制造前沿技术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深度融合,推进了三亚学院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建成全国“工业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完善三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海南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质量。 以三亚学院工业互联网为产业学院建设为基础,以创建全国“工业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国家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为目标,在学校建设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为学校提供日常教学、实训、互动交流的服务。

图8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仿真平台

      4.4 科研协同

      本专业近三年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9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等。根据研究成果,申请并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3部,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发表核心学术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10篇。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空天遥感影像、深海探测可视化、南繁育种三维成像、虚拟现实与工业仿真、实景三维建模、虚拟景区漫游、医学影像识别、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提供课题研究支撑与技术支持。本实验室立足于海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已为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三亚市南繁技术研究院、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三亚市住建局、清华大学、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吉利集团、海南广域等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与技术协同,在卫星遥感、南繁种业、深海探测、进出岛物流管控、汽车制造、摄影测量、实景三维建模、金融科技、动漫渲染等产业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2020年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三亚学院-三亚清华国际数学论坛研究中心,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

图9 清华大学-三亚学院国际数学论坛管理中心

图10 海南大数据管理局项目

图11 深海工程探测可视化

图12 城市实景三维管理

图13 汽车设计与防碰撞检测虚拟仿真

图14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海南一号”遥感卫星应用

 

 

版权所有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5452
E-mail: iieoffice@163.com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抖音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