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2018届毕业生的一封信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5-18浏览次数:2630


我的小可爱们:
  我可能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所以把想对你们说的话写出来读给你们听。从解老师手中接过你们已经一年多了,时间过得真快。最近,你们从四面八方、从各自的实习单位赶回学校,拍摄毕业照,提交各种毕业生材料,参加毕业答辩以及最后的盛大的毕业酒会......你们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拍照留念,诚挚的笑脸一如初见,让这美丽的校园比往日更加生动、更加亲切了。几个月不见,当你们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一张张可爱的面孔又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你们的变化。虽然,我脾气很急,整理材料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冲你们发火,希望大家能体谅我一下,我还是爱你们的,希望你们也爱我!你看,我一把年纪也没有对象,我只有你们,如果连你们也不爱我,那我就真的成孤寡老人了......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你们也许仅仅是我带过的其中一届学生。但对于你们而言,我是你们的大学思想导师(辅导员),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是你们唯一的大学。我出现在你们人生最美好的大学时光里,也许还会出现在你们关于青春岁月的回忆中。我为自己没有能把辅导员工作做得更好而感到遗憾,但更为自己能陪伴你们走过这段美好时光而感到荣幸。时间,就像捧在手里的流沙,我们想把它握得更紧一点,但它却不断地从指缝间滑落。我真的舍不得说再见,但你们真的,真的就要毕业了。

 

         在这里,我想进行最后一次点名:



计科1401班:

王慧、马婷、吴淑珍、张语琦、曹靖洁、张梦家、郑颖烨、张怡、郑群、胡甜、沈秋玲、陈佳乐、王云、袁宇卉、毛润雯、许莹莹、李洁、周宇、王中宣、康嘉、莫日更、陈明明、周树鹏、郑炳杰、卞在成、罗伟鸿、刘仕仟、白振铎、徐志勇、林锐、齐浩飞、郑骞、张小峰、付羽、钱承翔、张育碕、尹梓伊、胡瑞达、吴屏宇、张鑫、孙震、王俊聪、石逢杰、何杨鹏、侯李乾、高天宇、黄延、刘超、王逸涛、李宏、冯志刚、谢威、严国炜、石雷、钱凯、强子健、程子亮、周沈攀。






网络1401班:

邓倩、周望月、张琴、刘思嘉、殷学爽、石灵燕、李颖、黄燕、惠锦茹、高梦佳、王慧、刘雪萌、黄静、陈林丽、孔令姣、李楠、丰世雄、文晓童、黄家华、王哲川、郑顺、刘聪、俞垚杰、徐炜、俞衍、张佳俊、丁凯达、赵锋杰、项洪涛、范少博、刘利辉、李旭策、来旭飞、刘淇、张潇、孟大智、张文涛、贾傲、周奕帆、谭鹏、冯子龙、许雷、江涛、钱正新、马瑞、吴乾。




软件1401班:

马赛、张鹏、陈叶琼、张鳅元、杨露、郭银朋、刘珍利、徐文卿、董菲、刘雨婷、王金环、何孟洛、王思裕、郭柯、唐维、汤宇、静永佳、孟涛、颜荣祥、盘山一郎、梁辉豪、韩贺畴、吴心心、胡肖龙、黎伟鹏、刘志惠、郭均均、邱科、罗恒、张宏伟、施斌杰、金日炜、虞文强、林初兴、杨镕键、李志豪、李昂、伍天宇、叶含松、李浩男、李强、张文杰、王海林、黄佳奇、夏久昌、徐铭涵、黄勇、郑威、肖志辉、陈培鸿、王斌、傅添、周子建、章炜健、魏星、韩东辰、汪洋、连哲涵。

 

        四年时光,漫长而又短暂。说它漫长,因为这四年里,你们从懵懂走向了成熟,从依赖走向了独立。说它短暂,因为这四年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留下了太多温暖而美好的回忆,留下了太多难分难舍的情感。你们即将离开这个菁菁校园,踏上一段新的人生旅途,我希望你们能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今后,你们也许再也听不到我的唠叨了。所以,给我几分钟,安静的听我把想说的话说完。

        第一,职位和金钱并非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有的同学考上了公务员,你们私下里将其称之为“局长”、“部长”;有的同学应聘到银行工作,你们私下里称之为“行长”;有的同学应聘到企业,你们称之为“老总”、“老板”;有的同学应聘到学校,你们称之为“校长”。刚走上工作岗位,勤奋进取、积极向上,并拥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是青年人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但如果太在乎职位的升迁和物质方面的得失,把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视为成功的唯一标准,你们将有可能无法在工作中收获足够的快乐。
  第二,积极适应社会,主动适应环境。
  那天下午,我在签写你们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上的鉴定意见时,看到有很多同学的“担任社会工作情况”和“大学期间获奖情况”两个栏目都是空白的。我曾经和一些学生闲聊,问道:学校和学院里有这么多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还有很多文体比赛或专业能力竞赛,你什么活动都没有参加过吗?他们说,自己在大一时曾经满怀热情地加入了学生会,认真负责地做了许多工作,却仍没能够评上“优秀干事”,也没能够升任副部。此后,他就看淡了学校里的各种评优评奖,不想“勾心斗角”地去评选奖学金,也就不愿参加那些“没有意义”的学生活动了。我知道,在我们的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我们现行的评优评奖规则,可能也不是尽善尽美。然而,亲爱的同学,且不说绝对的公平公正难以做到,相对于社会上其它性质的组织和活动,学校里的公平公正性肯定是比较高的。学校施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机制,也是完全经得起考验的。遭受了一点挫折,就选择逃避甚至自暴自弃,这种态度一定要加以改正。走向社会后,你们肯定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情况,也许会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我希望你们不要因为看到了一点儿社会的阴暗面,就否定我们的社会治理体制。当你还没有能力去改变我们生活的社会和环境时,你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它。社会适应能力差是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一个通病。通常,他们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敢面对挑战,不敢正视社会现实,甚至逃避现实,沉溺于个人的幻想之中;或者怨天尤人,把责任统统推给社会和他人,甚至采取反社会的态度,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社会适应不良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所以,你们要积极适应社会,主动适应环境。
  第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亲爱的同学,如果我问你,你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你会如何回答呢?拿到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单时,你心里应该明白,这些个分数有多少水分存在。每次我去查课时都会看到,几乎每个教室的前三排都是空的,每个教室都有许多同学在玩手机。有人说,大学只是“大概学学”。 通过大学里专业课程的学习,你只是达到了入门的级别。要想在专业领域有进一步发展,你必须将这些理论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在今天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世界里,我们要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
  我再问你们,学校如果不发给你毕业证书,你将拿什么来证明你读过大学?学校教育不代表你的工作能力,更不代表你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一个人从一生下就开始学习、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做事,学习一切。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走上工作岗位,学会适时把自己归零。
  有个学生,他在学校里一直是名优秀的学生,每年评优评奖之后都能捧回一叠获奖证书;然而,他发现,那些大学四年在学校里各方面远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比自己更好的工作;在工作单位,他认真地工作,也很努力地表现自己,却未得到部门领导的器重。其实这些现象都很正常,怀才就象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大学里所获得的一切成绩和荣誉,仅仅代表过去。走上工作岗位,你们要学会适时把自己归零。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都是人生必然会有的经历。顺境时,把自己适时“归零”,可以让自己戒骄戒躁。逆境时,把自己适时“归零”,可以让自己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更加积极地面对困难。

        第五,志存高远,放大你的格局。
  小可爱们,无论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请你记住:这仅仅是你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格局。(所谓格局,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不知你们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一位老者问他们在干嘛?第一个人没好气说:砌墙,你没看到吗? 第二个人笑笑: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笑容满面:我们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一个人的格局大了,他的人生之路才会越来越宽广。

        第六,常怀感恩之心。
  我时常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或QQ空间里进行各种吐槽和抱怨。抱怨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不够科学,抱怨学校后勤人员的服务水平不够高,抱怨学校的许多工作安排得不合理等等。偶尔抱怨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经常抱怨,经常“愤青”,那就很不好了。你们总是在问,学校为你们做了什么,很少提及你们自己为学校做了什么。当然,你们到学校来读书,是交了学费,来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学校不能要求你做什么贡献。但是,当你们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时,就要经常思考自己能为这个国家和这个社会贡献什么,而不能一味地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在此,我衷心地告诫每位同学:埋怨是人生走向悲哀的必由之路,而感恩,不仅可以让你感到满足,还能带给你快乐和幸福。小可爱们,你们必须学会感恩。你们要感恩这个校园,这里记录了你青春的故事。你们要感恩学校里的每一位师生,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帮助你成长和成熟。你们甚至要感恩那些嘲笑你、讽刺你、讨厌你、怨恨你的同学,正是他们丰富了你的人生体验。感恩,不一定要用惊天动地的行为来表达,它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能发现生命中的感动并为之感激的情怀。
          第七,正确对待爱情与婚姻。
       小可爱们,四年时光,你们从懵懂走向理性,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了独立。毕业后,你们也到了恋爱结婚的年龄,我想给你们几点建议和忠告,希望你们能正确对待爱情与婚姻,又觉得自己一个大龄剩女在爱情与婚姻方面也没有什么资格去给你们讲什么道理。那我就给你们分享一个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故事吧。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让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颗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去了。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棵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但当走到尽头时,才察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爱情是一种理想,而且很容易错过。”柏拉图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杉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当圣诞树用的树林,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系数的杉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和体力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来了。”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婚姻,婚姻是是理智的分析判断,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我们应该是上辈子擦了很多次肩膀才换来这辈子师生一场吧,你们的婷姐永远在三亚学院的某个小角落里替你们祈祷祝福,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过得好,也盼望着你们回来看我!小可爱们,且行且珍惜!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思想导师   彭婷

2018年5月18日

 

版权所有 ©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电话:0898-88385452
E-mail: iieoffice@163.com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USY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官方抖音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