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男,重庆市人,工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多年通信行业研发经历,主要从事网络设备的协议相关开发,具有较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及微软认证的系统工程师资质。2007年入职三亚学院以来一直从事计算机基础及专业课程教学,主要进行计算机网络及程序设计类教学,参与省市级项目三项。
问:本专业培养的专业能力包含哪些方面?
不同类型的人才将适应不同的问题空间,他们的知识取向不同,需要强调不同学科形态的内容,对各个能力点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正是这些不同,体现了不同类型人才的不同教育要求。专业能力指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操作等工作所需的由专业限定的能力。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可以理解为如何按照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式去考虑问题的求解,以便构建出相应的算法和基本程序。也就是如何使计算机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包括形式化、模型化描述和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算法是计算系统工作的基础,计算机专业人才需建立算法的概念,具备算法意识,以及能对具有相当规模、较复杂问题的求解算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并对算法的能行性和效率进行适当的研究。
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包括程序设计与实现涉及具体载体下的实现策略、方法、过程,追求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效率、成本、效益等。涉及到软件实现和硬件实现,通常需要掌握适当的语言和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用优质的程序实现算法,包括程序设计、软硬件实现、调试、维护。
系统分析及工程实践能力:包括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几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从系统的全局观上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按照工程方式实现系统及优化系统。该能力包含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一是对一定规模的系统的“全局掌控能力”,另一方面是在构建系统时,系统地考虑问题的求解和实际工程实现的约束。
问:在专业建设方面有什么考虑?
学科和社会发展是专业的基础和成长土壤,专业要想持续发展,一要背靠学科,二要面向社会。同时,培养方案不是课程的集合,而是一个和培养目标有效实现密切关联的体系。为此,课程体系的设定、教学计划的定制等需结合行业需求及自身资源进行持续优化;要按照当前的师资、生源和教学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以培养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和牢固专业基本知识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和过程,突出专业培养特色;教学过程中要摆脱以课程为本、教师为本、教材为本,摆脱知识性灌输教育,以知识为载体,实现思想方法的传授和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要学习本专业教指委出版的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并结合当前情况进行调整,对课程进行规范化建设。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和现实环境,要以智能科学和大数据应用为突破口,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加大相关课程课时量并增设几门相关课程,最终以项目或课程设计方式实现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要结合本学院的其他专业,加强专业选修课程的建设,既服务其他专业又进行专业融合,扩展行业应用面,开拓视野。
问: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特色是什么?
专业发展要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要结合学校发展和学院规划。当前,智能学科发展前景广阔,结合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的整体发展思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嵌入式开发为主要培养方向,以物联网和数据采集为重点,使其成为硬件开发和大数据物理信息的来源。为此,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相关课程的建设,有多门实践性课程以项目开发方式展开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其次,与外部教育机构进行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把企业一线的经验和技术带入教学中;此外,在专业导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并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程序设计类竞赛等多个项目中获得较好成绩。
问:对如何学好本专业知识有什么建议?
不要只花功夫学习各种流行的编程语言和工具,以及一些公司招聘广告上要求的科目上。要把专业核心课程学好,通过编程实战内化知识,积累经验。要保持一丝不苟的实干作风与职业精神。要重视数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尤其对数据密集处理的领域更需要坚实的数学知识。要努力寻找项目变为实践的来源并项目开发中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寻找真正有意义的兼职工作。
问:对本专业学生有什么寄语?
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结合自身兴趣、特点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中做好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