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天地
学生天地

研究生学术活动:基于SAR图像海上溢油识别的研究

汇报名称:基于SAR图像海上溢油识别的研究 日期:2024年4月7日 地点:三亚学院书新4号楼4层会议室 汇报人:杨赫       为了促进老师同学们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于2024年4月7日下午在书新4号楼4层会议室开展了学术交流分享会。本次会议由两位研究生同学——杨赫和高乐凯分享各自在自己研究领域中的见解与思考。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主任杨涛教授和赵福军副教授以及全体电子信息硕士参与了本次分享会。       分享会由杨赫同学带来,主题为“基于SAR图像海上溢油识别的研究”。在这场分享会中,杨赫同学首先分享了海上溢油的相关研究背景,并主要从溢油产生的原因、海上溢油的危害、溢油检测所使用的遥感数据类型等三方面进行介绍。       接着,杨赫同学详细介绍了针对SAR图像溢油识别过程中的数据预处理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数据预处理,以及进行数据预处理会使用到哪些方法。同时也详细介绍了SAR图像中溢油区域的特征选取问题。       然后,杨赫同学展又大概介绍了一些SAR图像溢油识别的方法,包括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也介绍了一些SAR图像数据的获取来源途径,可以比较方便的整理一些数据集。       最后由杨涛教授和赵福军副教授进行了点评,指出了杨赫同学在汇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生学术活动:实现车联网自动驾驶:协作感知研究综述和数据智能可视化技术

讲座名称:实现车联网自动驾驶:协作感知研究综述(1)、数据智能可视化技术(2) 日期:2024年3月29日 地点:三亚学院书新4号楼4层会议室 主讲人:李屹汭(1)、张勇(2)         为了促进老师同学们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于2024年3月29日下午在书新4号楼4层会议室开展了学术交流分享会。本次会议邀请了两位在读研究生——李屹汭同学和张勇同学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第一场分享会由李屹汭同学带来,主题为“实现车联网自动驾驶:协作感知研究综述”。在这场分享会中,李屹汭同学首先阐述了车联网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以及协作感知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而协作感知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        接着,李屹汭同学详细介绍了协作感知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他解释说,协作感知是指通过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环境感知和决策制定的过程。这一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感知范围和精度,降低感知误差,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然后,李屹汭同学分享了当前协作感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挑战,包括如何提高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如何设计高效的车辆通信协议,以及如何确保车辆间信息交换的安全性等。他还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协作感知算法和应用案例,让听众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李屹汭同学展望了车联网自动驾驶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法规标准等建议,以促进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         第二场分享会由张勇同学带来,主题为“数据智能可视化技术”。在这场分享会中,张勇同学首先介绍了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解释了数据可视化工作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数据可视化常用的查询语言及其完成度较高的可视化系统。         接着张勇同学详细介绍了如何优化传统数据可视化流程从而实现智能可视化的关键步骤。并将关键步骤模块化,通过不同模块的实现方式对应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模块进行详细讲解。         最后,张勇同学就当前已读优秀论文进行分享,介绍了论文的技术架构以及创新点。最后讨论了智能可视化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让同学们能够对智能可视化领域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次分享会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也加深了大家对车联网自动驾驶及协作感知技术和智能可视化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生学术活动: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和对抗领域自适应方法及应用研究

讲座名称: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1)、对抗领域自适应方法及应用研究(2) 日期:2024年3月15日 地点:三亚学院书新4号楼4层会议室 主讲人:刘诚维(1)、陈祥龙(2)        为了促进老师同学们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于2024年3月15日下午在书新4号楼4层会议室开展了学术交流分享会。        第一场分享会由刘诚维同学带来“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为主题的学术学术报告。在这个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自动驾驶中实现精准的定位和建图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本次分享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SLAM技术及其应用。        会议伊始,刘诚维同学同与会师生一同走进神奇的SLAM世界。他指出SLAM是一个过程,即在未知环境中同时估计自身位置和构建环境地图,是自动驾驶系统实现导航和感知的关键步骤之一。在自动驾驶中,SLAM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使用车载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惯性测量单元等来感知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数据进行同时定位和建图。这样,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实时了解自身位置,并更新周围环境地图,从而做出准确的决策和路径规划。         接下来,刘诚维同学指出SLAM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具体优势。首先,它可以实现车辆的精确定位,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这对于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导航至关重要。其次,SLAM可以构建详细的环境地图,包括道路、交通标志、障碍物等。这有助于系统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并做出适应性更强的决策。此外,SLAM技术还可以应对传感器误差和动态环境的变化,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随后,刘诚维同学重点介绍了目前SLAM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取得的显著的进展与挑战。首先,一些商业化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采用了SLAM技术,实现了准确定位和环境感知。同时,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改进SLAM算法,以提高定位精度和环境建图的质量。然而,SLAM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实时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及时的感知和响应环境变化。因此,SLAM算法需要具备高效的计算能力和实时性能。此外,复杂的环境条件和大规模地图的处理也是挑战之一。         最后,刘诚维同学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SLAM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改进SLAM算法的实时性能,应对复杂的环境条件和大规模地图处理。同时,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进展也将为SLAM技术提供更多的创新和改进的机会。         第二场分享会由陈祥龙同学带来,主题为“基于非特定类别图像前景主体分割的深度学习算法研究”。在图像处理领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图像前景主体分割算法,通过对Mobile-Unet网络架构进行创新性改造,结合SENet通道注意力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在复杂场景、暗光条件及移动端应用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并在PASCAL VOC2012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了其在分割精度和处理速度方面的优越性,有望推动视频处理、自动驾驶和医学图像分析等行业的发展。针对传统基于规则的图像分割方法在复杂多样场景下性能欠佳,以及模型庞大、预测耗时长、不适应移动端应用的问题,模型采用了轻量级的Mobile-Unet网络。Mobile-Unet以MobileNet作为编码器部分的基础特征提取网络,通过深度可分离卷积大幅削减模型参数量,同时保留了高效率与良好的分割性能。为了应对暗光环境下前景分割边缘锯齿化现象,不仅在Mobile-Unet中融入了SENet通道注意力机制,还引入了图像锐化预处理步骤,强化主体特征,显著提升了分割准确度。         为方便实际应用,已将此算法成功工程化,采用Python语言开发,并利用PyInstaller工具将其打包为离线可执行文件。设计的个性化GUI界面支持用户进行单张或多张图像的快速分割操作,整个模型大小控制在100MB以内,占用内存小,操作便捷。未来计划利用更大规模的数据集进行深度训练,优化网络权重,以期进一步提升分割准确性和速度。同时,将继续改进特征提取算法,以精准分割更细微的前景对象。         设计的网络模型为图像前景主体分割开辟了新路径,其高效、精准的特点使之成为视频处理、自动驾驶、医学影像分析等领域的理想解决方案。随着算法在更多应用场景中的部署,有望加速相关行业的智能化进程,为实现更高精度、更快速度的图像理解与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这两场分享会不仅为信智学院的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学术活动,让我们共同探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

研究生学术活动:文献分享讨论和多维对抗示例在IMs的伦理道德与安全问题识别能力研究

讲座名称:Dr.CU: Detailed Routing by Sparse Grid Graph and Minimum-Area-Captured Path Search文献分享讨论(1)、多维对抗示例在IMs的伦理道德与安全问题识别能力研究(2) 日期:2024年3月1日 地点:三亚学院书新4号楼4层会议室 主讲人:高鹏辉(1)、李祎帆(2)        为了促进老师同学们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于2024年3月1日下午在书新4号楼4层会议室开展了学术交流分享会。本次会议邀请了两位在读研究生——高鹏辉同学和李祎帆同学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第一场分享会由高鹏辉同学带来了对一篇关于VLSI布线新技术的深入解析,该文献《Dr. CU: Detailed Routing by Sparse Grid Graph and Minimum-Area-Captured Path Search》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布线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高鹏辉同学在分享中详细介绍了这项技术的核心要点,包括如何通过设计两级稀疏数据结构来提高布线的运行时间和内存效率。他强调了这种方法在处理最小面积约束时的优势,并解释了如何采用高效的批量同步并行方案来进一步减少运行时间。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VLSI布线在保持精确性的同时,能够更加高效和快速地完成。 在详细布线阶段,该技术尤其显得重要,因为这是VLSI设计中最复杂、最耗时的阶段。高鹏辉同学的分享让听众了解到,通过尊重全局布线结果并优化后的指标,新的布线方法能够在详细设计规则下实现更好的布线解决方案。          高鹏辉同学的分享不仅展示了这篇文献的重要意义,也反映了他对于科技前沿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他的汇报为在场的听众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同时也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老师同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第二场分享会由李祎帆同学就其撰写的会议论文《Research of Multidimensional Adversarial Examples in LLMs for Recognizing Ethics and Security Issues》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讨论,聚焦于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识别伦理道德和安全问题方面的能力。           李祎帆同学的研究针对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提升LLMs在面对伦理和安全问题时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在他的汇报中,他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即通过构建多维对抗性示例来测试和评估LLMs的性能。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评估模型对于简单、中等和复杂对抗示例的反应,还能够针对不同的攻击策略制定应对措施。          通过这种方法,李祎帆同学对多个高性能LLMs进行了评估比较,包括ERNIE Bot (V2.2.3)、gpt-4、gpt-3.5-turbo以及iFLYTEK Spark (v2.0)。他的研究不仅提出了评估LLMs的伦理和安全问题识别能力的严格标准,还为LLMs的改进和社会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义。          李祎帆同学的研究强调了构建完善的伦理和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性,以确保LLMs的应用符合社会和人类价值观以及伦理。同时,他也指出了加强LLMs智能分析和预测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建立适当的监管机制以减少其应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两场分享会不仅为信智学院的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学术活动,让我们共同探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

与世界接轨 展人生价值|我院原点圆梦2001班陈博文同学被新南威尔士大学录取

        以卓越为旗帜,向楷模看齐。一个好的榜样能激发我们的进取心和斗志,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力量与启发,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收到新南威尔大学offer的陈博文学长。他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并提出了建议,希望大家能从中收获。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了新南威尔大学?为了拿到新南威尔大学的offer,你都做了什么准备?         陈博文:新南威尔士大学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在全球享有良好的声誉。它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一流的教学设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同时,作为澳大利亚领先的国际化大学之一,UNSW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         准备的话,首先肯定是对语言的准备,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申请者,需要通过托福、雅思等英语水平考试,并达到学校要求的最低分数。这是需要进行长期的英语学习和备考。其次是申请文书,比如个人陈述(Statement of Purpose)或推荐信,对于申请者的录取至关重要。撰写出引人注目的个人陈述,突显自己的学术背景、职业目标和与学校的契合度,这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最后是申请材料的准备,申请过程需要准备大量的文件和材料,包括学术成绩单、简历、推荐信等。确保这些材料的准备完整、准确,且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提交,虽然并不困难,但需要认真对待。         记者:之后将一个人在外留学,有什么感想吗?         陈博文:在外一个人比较孤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出国时刻谨记自己是出来留学的,一方面不要在外面丢中国人的脸,另一方面要抱着学习的态度。不要出去以后沉迷于各种诱惑之中无法自拔。这是我给我自己的忠告。         记者:在你的留学计划中,都得到了哪些帮助?         陈博文:家人与朋友在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老师提供的建议和意见,并帮助我做出决策。不仅如此,他们协助我准备申请材料,如推荐信、个人陈述等。提供经济支持,帮助我支付申请费用、考试费用等。我能取得现在的成果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记者:有什么建议或鼓励的话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吗?         陈博文: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应努力学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相关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老师、家人、朋友或校友他们都能在你迷茫时帮你解决困惑,他们的建议和经验可能对你有所帮助。实现目标的过程可能会充满挑战和波折,但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采访圆满结束,可以看出正因为陈博文学长对自身的要求严格,他才能取得如今的成就,相信在未来,他会以顽强的毅力与不懈的努力,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