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顺利通过评估,助力培养未来人工智能人才

        2023年6月,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成功通过海南省教育厅新专业评估,为学校培养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铺平道路。该专业的评估结果显示,它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表现出色,受到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该专业课程涵盖了人工智能的核心理论与方法、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应用的能力。         专家评估团队对该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在教学设施和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同时,借助陈国良、容淳铭院士工作站,学院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此外,该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学生将参与项目实训、实习和科研项目,通过与吉利、科大讯飞等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成功评估,标志着三亚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该专业的建设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力支持。

锐意进取,踔厉奋发——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召开吉利星睿数据智能产业学院推进专题会议

        为进一步统一全体教师的认识,凝聚力量做好吉利星睿数据智能产业学院建设。2023年6月14日,吉利星睿数据智能产业学院产教合作事项推进专题会议在书新四号楼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院长杨涛主持,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及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对当前产教合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合作科研课题。         会议首先由院长杨涛教授对学院产教合作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联合组织智能数据标注和数据治理大赛;二是将科研项目细化及落实;三是联合编写人工智能、大数据课程教材主要关于数据治理及AI方面;四是暑期对教师的培训实习,确定了人数、方向及岗位;五是暑期研究生导师来访调研;六是企业专家进校园开展讲座,报告;七是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并指出各部门负责人要按照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开展产教合作相关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相关工作完成后,将由学院领导小组对各部门的产教合作工作进行验收。         随后,院长杨涛教授提出吉利星睿数据智能产业学院合作科研课题。一是基于舆情大数据和 LLM 技术的用户需求自动分析平台建设;二是高质量 LLM 推理数据集构建(预训练数据集);三是基于车辆网数据体系的治理研究。        接下来,吉利星睿数据智能产业学院将继续利用好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的行业领先代际优势,坚持高站位高起点,科学谋划、长远布局;坚持以产业和用户需求为导向,长期持续投入,做好研发创新与实践成果的相关转化;坚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做实人才培养,围绕吉利吉利星睿智算中心具体业务开展技术研究,共建校企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用得上、用得好的专业人才。 吉利星睿数据智能产业学院         吉利星睿数据智能产业学院是由三亚学院与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合作共建,主要围绕吉利汽车产业数字化战略发展需要,依托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在汽车数字化领域业务场景、数据资源、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优势和三亚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授权点建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高水平本科专业建设,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双方资源,在大数据、人工智能、AIGC、区块链等领域启动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相关转化。 吉利汽车研发中心         吉利汽车研发中心目前由中央研究院、吉利品牌研究院、领克品牌研究院、对外合作研究院一起,组成了吉利汽车集团的研发大本营,是吉利控股集团5大全球工程研发中心之一。         吉利星睿智算中心于2023年2月正式启用,作为全球车企首个“云-数-智”一体化超级云计算平台,是国内车企中自建设备规模最大、综合算力领先、业务覆盖领域最全面、智能化支撑能力最强、高安全级别的智算中心。吉利星睿智算中心创下包括“中国汽车行业首个百亿参数大模型、首个高速云计算网络”等10余项行业领先的首发技术,目前拥有超算服务器1000多台,云端总算力达81亿亿次每秒,通信网络传输速度达800GB每秒,存储带宽4.5TB每秒,是业界普遍采用的以太网的400倍,可通过统一的管理调度平台进行智能化资源调度管控,覆盖包括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新能源安全、试制实验等业务领域。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新增本科专业介绍 | 区块链工程

        自2015年以来,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有望成全球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策源地”,推动“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变迁。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创新探索和应用落地,全球主要国家越来越关注其发展潜力,通过政策、资金和应用试点等方式加以支持,抢占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先机。与此同时,各国政府逐渐将对比特币等数字代币的审慎监管与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鼓励加以区分,在引导区块链技术健康发展的同时逐步拓展区块链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产业的持续发展,各国政策将进一步加强布局,全面推进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大范围结合,加快推动区块链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在中国,区块链技术已经上升到国家科技战略层面。2016年1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中首次提及区块链,将区块链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无人驾驶交通工具等技术一起定位为战略性前沿技术,明确提出需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试验和应用。各地政府积极从产业高度定位区块链技术,政策体系和监管框架逐步发展完善。目前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潜力日益明显。加快区块链应用落地能有效地为实体经济“降成本”“提效率”,助推传统产业规范高质量发展。         自2018年10月8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特色自由贸易港区块链试验区”正式设立,并印发《(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海南关于区块链政策的消息接踵而至。2020年5月,海南省工信厅印发《海南省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重点提及支持龙头企业探索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将组建区块链联合创新平台、区块链产业基金;支持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旅游消费区块链积分;推动电子政务项目链改;鼓励区块链核心技术研发;实施区块链应用示范揭榜工程;举办世界区块链大会;探索区块链+金融沙箱监管机制;打造区块链产业集群。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在这份高规格文件中,提及区块链高达6次,涉及知识产权交易、存证、社会治理、政务等诸多领域。         在海南自贸港区块链先行试验区政策指导下,区块链成为海南的一大发展重点。目前已汇聚100多家区块链头部机构和企业的海南自贸港区块链先行试验区,成为国内区块链领域发展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海南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专业人才稀缺,这成为海南区块链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区块链人才培养契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01专业介绍          区块链工程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产业布局,服务“链上海南”计划赋能海南自贸港建设,是海南省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的急需专业。本专业紧密结合区块链行业社会需求、海南数字经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技术发展方向,依托三亚学院超级计算中心、容淳铭院士区块链工作站,搭建“区块链+”行业创新应用,打造面向海南区域特色经济及产业的区块链技术高地。         区块链工程专业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校企协同制订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涵盖智能合约,以太坊,超级账本应用场景的实践教学,从技术角度使学生掌握核心区块链平台应用开发,综合项目将为学生提供实际区块链开发方案的实践经验。培养在区块链项目系统设计开发、区块链项目管理、区块链系统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的复合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02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面向区块链产业对区块链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区块链技术基本理论和区块链项目开发方法,具有区块链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区块链项目管理与实施能力和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认真负责的职业素质;能够在未来成为区块链行业骨干,在区块链项目系统设计开发、区块链项目管理、区块链系统服务等领域发挥创新纽带作用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03主干课程          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网页设计与开发、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Web前端开发技术、Web前端框架开发、密码学及应用、软件工程、区块链技术原理与应用、分布式计算、信息安全技术、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等专业课;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特色选修课程;智能合约开发、超级账本应用开发、区块链应用开发、区块链系统搭建、区块链架构设计、区块链工程实践、网站开发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分布式与信息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等项目开发课程;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教育课程等综合性实践环节。 04就业去向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区块链软件工程开发工程师、区块链测试工程师、区块链运维工程师的角色进入政府、银行、证券商等金融机构、各征信机构、物联网与供应链、工业互联网领域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区块链开发、区块链测试、区块链运维、网站开发与管理、项目管理和系统分析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出国深造。 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05教资队伍         学校重视学科团队建设,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一方面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出台措施、政策鼓励现有教师不断提升。初步建设了一支年龄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 专业教师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57篇,其中北大核心18篇,EI检索9篇,并多次获省级成果奖;主编或参编教材19部;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15项,获得专利15项。 06实验室建设         在学科平台方面,近年来在工程中心和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拥有计算中心和实验中心。 其中,计算中心目前为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建筑面积3474平方米,设备台套数3922件,仪器设备总值为2241.6万元,建有18个专业实验室,包括电子创新实验室、软件开发实训室、网络工程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VR体验室、智能科技展示室等。 07实习基地         学院拥有一定规模的实习基地,建有教育部—三亚学院—中软协同育人校外实训基地、教育部—三亚学院—达内集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地等。2018年5月,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成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副秘书长单位,实现行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紧密协同。此外,学院还与科大讯飞、深圳讯方科技、微软海南创新中心、谷歌中国教育、湾流科技、同望科技、CSDN、异度云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为专业提供项目、数据等资源,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实践指导教师和校内外授课等。 为响应国家号召,未来区块链将成为热门专业,学校提供各方面教学资源,促进区块链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及师生的的共同努力下,将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新增本科专业介绍 | 虚拟现实技术专业

        虚拟现实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通用技术平台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入口,是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已经在工业、军事、医疗、教育、航空航天、娱乐等领域形成较为成熟的应用,将撬动上万亿元的新兴市场。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发展,并积极加强布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虚拟现实技术列为前沿技术中信息技术部分的三大技术之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国家重大规划均对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和产业发展做了具体部署,以期抢占全球虚拟现实战略制高点。2018年1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规划了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加速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         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全球虚拟现实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政府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力度最大,政策最优;第二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最为活跃;第三是中国成为全球虚拟现实领域跨境投资资金来源的主要国家;第四是中国虚拟现实终端销售、产出及产业化落地的规模最为突出。         随着5G技术的大规模商用,中国正处在各行各业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发展初级阶段,对该领域的人才具有强烈的需求,且该需求将持续很长时间。虚拟现实产业在海南属于新兴产业,发展潜力非常大,海南省对于虚拟现实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并受到国家及省内高度重视。我院新设虚拟现实技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能满足海南省对虚拟现实人才的需求。         专业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虚拟实境或灵境技术,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利用并综合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仿真技术、可视化显示技术等多种高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借助计算机等设备产生一个逼真的三维虚拟世界,通过传感器与物联网实现虚实结合。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各行各业对VR开发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本专业面向海南自贸港在教育、医疗、制造、游戏、影视动漫等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三维建模、动画、渲染与音视频处理技术,熟悉智能制造虚拟仿真与测试、浸入式交互媒体相关业务,具备虚拟现实项目交互功能设计与开发、三维模型构建、软硬件平台设备搭建和调试等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党政机关、科研院所、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虚拟现实系统开发、虚拟现实交互程序设计、数字三维建模、VR游戏开发、影视动漫制作、数字孪生与元宇宙开发与应用等岗位的工作,亦可报考该专业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虚拟现实及其交互领域的设计、开发和技术实现的能力,以及在相关产业、工程领域的应用实践能力。具备虚拟现实应用项目需求分析与业务模型建立、虚拟现实应用系统设计、开发、集成和管理能力,能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是在智能制造、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等相关行业,从事虚拟现实或混合现实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格健康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视觉艺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R场景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图形图像编程、三维建模与动画、虚拟现实应用基础、虚拟现实引擎开发、增强现实引擎开发、人机交互设计等专业课;移动应用开发、移动平台游戏开发基础、虚拟现实游戏开发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高性能计算、Web VR设计与开发、智能制造导论、数字孪生技术等特色选修课程;C#编程课程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课程设计、虚拟现实企业应用实践、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等项目开发课程;认识实习、专业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教育课程等综合性实践环节。         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教师队伍:         学校重视学科团队建设,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一方面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出台措施、政策鼓励现有教师不断提升。初步建设了一支年龄梯队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专业教师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57篇,其中北大核心18篇,EI检索9篇,并多次获省级成果奖;主编或参编教材19部;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15项,获得专利15项。         实验室建设:         在学科平台方面,近年来在工程中心和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拥有计算中心和实验中心。其中,计算中心目前为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建筑面积3474平方米,设备台套数3922件,仪器设备总值为2241.6万元,建有18个专业实验室,包括电子创新实验室、软件开发实训室、网络工程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实验室、VR体验室、智能科技展示室等。         实习基地:         学院拥有一定规模的实习基地,建有教育部—三亚学院—中软协同育人校外实训基地、教育部—三亚学院—达内集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地等。2018年5月,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成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副秘书长单位,实现行业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紧密协同。此外,学院还与科大讯飞、深圳讯方科技、微软海南创新中心、谷歌中国教育、湾流科技、同望科技、CSDN、异度云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为专业提供项目、数据等资源,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实践指导教师和校内外授课等。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新增本科专业: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在虚拟感受现实,在现实里感受虚拟

我院郭亮老师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高级研修班

       为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专业课程建设号召,在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郭亮老师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协办的全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培训全程由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边凯归老师紧密围绕北京大学计算机网络本科培养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具体内容包括可靠数据传输、无线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多媒体网络传输技术与应用、密码学基础与网络安全等四个方面。期间还有多名助教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关的教学实验及科研进行了讲解和演示。参会人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教师。 当今,互联网的演进历程从中心化、开放的网络空间,逐步变成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虚拟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科研等活动所依赖的最大平台,同时互联网公司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经验介绍、教学示范,使得我校课程教师能够更加明确地认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把握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内容及相关教学方法,为面向各专业的大学生,特别是未来交叉创新方向的大学生,开好计算机网络课程,为学生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进一步学习与应用互联网技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