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

我院教师于营参加第二十届北京大学暑期“定量遥感”研究生精品课程班

       2023年7月24日-29日,我院教师于营副教授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举办的第二十届北京大学暑期“定量遥感”研究生精品课程班。这是一门面向全国硕、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高水平学术研修班,旨在推动定量遥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升遥感研究人才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通过专业讲座和学术交流的形式,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定量遥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本次学习给予了学员全新的学习体验和启发,深入地解了定量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价值和潜力。在课程中深入学习了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据分析和遥感应用等方面的前沿知识,以及定量遥感在环境监测、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案例。       北京大学定量遥感研究生精品课程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定量遥感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也进一步推动了遥感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定量遥感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影响力。此次课程班的成功举办,使学员们认识到了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信智学院教师参加2023第十二届全国高校新一代信息技术暑期师资研修班

      当前,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物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引擎,数字经济正在对人才培养提出迫切要求,为加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工作,解决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人才缺失问题,打造教育和产业间紧密衔接的产业数字化人才供应链,并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我院教师周雪于2023年8月7日-8月9日参加了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应用服务分会、《计算机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23第十二届全国高校新一代信息技术暑期师资研修班——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实践。         本课程通过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启发人工智能教学新思路;使用常用工具实现图像处理操作;掌握深度学习的基本思想及发展趋势,掌握深度学习的典型方法和模型,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领域深耕及工程实践奠定基础;了解无人车产品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方法,设计完成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综合应用。课程通过完整的无人车智能识别系统的工程体验,真实接触到企业产品的各项开发流程,掌握开发平台搭建、产品设计、开发、研制的完整环节,深刻理解ROS系统、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模型推理、SLAM导航与避障等典型技术内容,独立完成无人车自动驾驶、交通标志牌识别、路径规划、目标跟踪、动态避障等功能。       本次研修班立足产业发展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特聘请院校和行业精英主讲,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对若干经典的实战项目的讲解,使高校骨干教师高效扎实的掌握相应技术方向的理论、方法、技术、工具及典型应用。

信智学院教师参加“ChatGPT大语言模型技术原理与应用”高级培训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积极追求教育创新,我院教师刘雨婷、罗通、张晶于8月15日-8月21日赴昆明参加了“ChatGPT大语言模型技术原理与应用”高级培训,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前沿。本次培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参加,从而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在培训中,教师们学习了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概念。大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通过海量的语料库进行训练,从而生成具有语法准确性和语义连贯性的文本。教师们深入了解了大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和算法,对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学习期间,教师们学习了一些大语言模型在教育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大语言模型生成的教学材料可以提供更个性化和精准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大语言模型还可以用于自动评估学生的作文和答案,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参加“大语言模型技术原理与应用”高级培训,教师们进一步了解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我院教师将继续关注人工智能教育的前沿发展,并积极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校的发展及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智学院教师参加2023年暑期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峰会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大能量。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在社会经济领域广泛应用,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同时国内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建设如火如荼,其中 Python数据分析可视化、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机器视觉、智能系统、区块链等相关技术已成为越来越多专业领域人才的必备能力和教学改革的新热点。基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达成产业应用技术到高校教学转换,我校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师乔艳琰和高华玲老师2023年 7月16日赴青岛参加为期6天的师资峰会专题学习,整体课程直面需求,理论与实践并重。       乔艳琰老师参加的专题围绕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以及强化学习开展教学培训。课程涉及Pytorch开发、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理解透彻,代码实战”为目标,通过形象生动的课程讲授和丰富多样的实战实验设计。教师讲解透彻、内容可视化强;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切实根据教学内容动手实践,为参训教师今后开设同类课程及实际项目研发提供关键技术。      高华玲老师参加的专题围绕ChatGPT和东数西算工程展开深入探讨。本课程将围绕大模型背后的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讲解分布式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以及其在东数西算背景下如何部署应用。课程辅以大量的工程实践,鼓励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所有人都能深入了解大模型分布式运行背后的算力资源需求。

产教融合促发展 | 智能工程系教师假期入企业实践

      信息与智能学院一直高度重视产业与教育的结合,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企业人才和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为促进产教融合,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派教师下企业参与项目实践,本次调研活动旨在搭建高校教师与企业研究院之间的桥梁,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智能工程系教师肖衡先后参与了吉利研究院AI柔性数据存储项目与科大讯飞的语音智能交互项目。       教师们在吉利研究院参观学习过程中,通过参观研究院的各项研究项目,并与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在近距离接触和互动中,教师们更加了解了吉利研究院在汽车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创新。教师们根据专业领域与研究方向,加入到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吻合的企业项目。肖衡老师跟进AI柔性数据存储项目。数据柔性传输与存储项目的研究工作是吉利汽车迈向智能驾驶和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一步。吉利研究中心持续加大投入,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持续努力,为打造更智能、更高效的汽车科技贡献力量,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出行体验。      在学习调研的过程中,老师们就数据传输速度、存储容量、数据增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和研究。充分借鉴行业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学习完善数据柔性传输与存储项目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使信智学院的教师们对吉利研究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他们对产业界面临的挑战和需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双方针对汽车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方面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探讨。        通过此次调研学习,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了企业与高等教育的紧密结合对于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将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汽车人才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亚学院与吉利研究院之间的合作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拓展和深化。双方将共同探索汽车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推动产学融合的良性循环,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